區塊鏈正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
2008年,以“中本聰”自稱的神秘人發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研究論文,促使區塊鏈落地生根。十一年過去,昔日“極客”追捧的技術“遊戲”,正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影響著公眾的衣食住行。
甘肅天水一處蘋果園裏,冬日暖陽穿透一個個鏤空的二維碼,一天天給蘋果曬出掃描可溯源的印記。陜西西安的彭曉娟在電商平臺下單了“自帶身份證”的蘋果。她剛收到貨就迫不及待地和身邊人掃描蘋果上的二維碼,查看區塊鏈所記錄的生長、澆灌、篩撿、包裝、運輸全過程,“感受新技術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海口的攝影師劉帥正是這滄桑巨變的記錄者。他熟練地點下“存證”按鈕,三亞蒸蒸日上的新氣象被鏡頭定格又被永恒地保留在區塊鏈上。過去一年,他已經在區塊鏈上存證了超過2000張照片。“這種方法是一位從事區塊鏈的朋友推薦給我的,之後就一直在用,覺得還挺不錯。”他和其他攝影師、音視頻創作者、文字工作者在這條鏈上已經存證了超過100萬件原創作品,鏈條上的機構不僅有內容平臺,還有公證處、法院等,一旦被侵權,能夠輕鬆維權。
藏在應用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人們不一定能夠全部覺察得到。在深圳國貿旋轉餐廳的收銀臺,企業員工陳小姐和余小姐在支付餐費後開票,在她們未知的請看下,就收到全國第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她們開票不久,廣西柳州的梁先生在分期商城購買華為nova 5手機後,同樣是申請開票,這一小小的行為也有著里程碑的意義。他所開具的發票是深圳市第1000萬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具有永遠記載,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點。“區塊鏈+移動支付+發票”的試點在深圳告捷,開票場景不斷擴大,上鏈企業也變得越來越多。
江蘇蘇州相城區的一處樓盤人頭攢動,區塊鏈公證下的搖號結果同步出現在現場大屏和網路直播平臺。據同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馬小峰介紹,利用公證公信力和區塊鏈技術雙重背書,可以實現搖號流程中各節點實時查詢、追溯、監管功能,“杜絕人為因素干擾,提高搖號的公信力”。
除區塊鏈上的“一站式政務”外,貴州的馬小峰還介紹了區塊鏈在扶貧基金管理上的應用。貧困群眾被確定為“扶貧對象”後,資訊就會上鏈並在擁有村、市多節點的鏈上廣播公示,以便防止有人冒領扶貧款項。被資助貧困戶購買化肥、樹苗、農機後,錢款憑證上鏈,鏈上的銀行、化肥站、樹苗店、農機店,共同確保專款專用。
巨變的種子已經在生活各個角落萌芽成長,區塊鏈技術開始脫離“數字貨幣”的桎梏,融入金融、政務等多個領域,走進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浙江大學軟體學院副院長蔡亮表示,隨著區塊鏈不斷融入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它所帶來的可信、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點將大大提高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可信度,從而為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誠信體系、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做出貢獻。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伍前紅這樣暢想區塊鏈時代的生活場景:“政府事務數據打通了,老百姓‘最多跑一次’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驗證身份的方式簡化了,每個人都不再需要那麼多卡證;醫療數據有許可權地共用了,病人不必再手持一沓病歷本反覆做相同的檢查;食品藥品可溯源了,吃東西不用再那樣擔心安全問題,事故追責也變得容易;就連朋友鄰里間賴賬扯皮的事情也有了依憑,不再費口舌、勞心力……”
然而,現在離區塊鏈廣泛落地,還有一定的距離。
在北京房山,一家皮革工廠的管理者黃冬安閒下來時愛看新聞,但未曾留意區塊鏈相關的消息。“我很少關注到區塊鏈,要是我能更多地了解這方面的內容,我是願意接受它的。”
但黃冬安的家人對區塊鏈還存在些許負面印象。“區塊鏈還處在技術發展的初期。打著‘區塊鏈’旗號的詐騙活動影響了行業發展”,伍前紅表示,要讓老百姓真正接受區塊鏈,首先要對詐騙行為嚴格依法處理。錢,老百姓都用過,但有時候老百姓辨別不了真錢假錢。
他呼籲媒體、專業機構與監管部門共同營造一個利於區塊鏈發展的環境,“讓騙子進不來,或者進來以後受到相應懲戒。”
“以真技術、實場景的落地,用科普知識加以輔助,百姓就能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區塊鏈的好處,就像今天我們已經不需要再解釋什麼是‘網際網路’了,因為我們已經離不開它了。”伍前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