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各項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穩中有進 提前實現全年目標
前三季度各項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穩中有進 提前實現全年目標
本報北京11月27日電(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均斌 實習生 羅昊)從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來説,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特別是第三季度6%的增速引發了社會對第四季度乃至全年GDP增速的擔憂。今天,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對今年1-10月的各項經濟數據進行了盤點,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可以圓滿地實現年初政府所確定的各項主要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
姚景源是在中國記協第136期新聞茶座上作出這番判斷的。他對標了“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項要求,發現2019年總體完成了經濟“穩中有進”的目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就業的預期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目前,我們已提前超額完成這一目標。截至今年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同時,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我國依然提前完成了城鎮新增就業的硬指標,彰顯了就業增長的“韌性”。
姚景源説,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現在的數據很明顯,政府在就業方面下了大功夫。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保持了6.2%的增速。隨著GDP總量的不斷擴大,GDP每增長1個點,對就業的拉動作用也相應增強。據相關測算,目前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帶動約200萬個就業崗位。
同時,産業結構調整的不斷優化,也拓展了就業空間。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高於一産、二産增加值和GDP增速,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6%,有力帶動了就業。
在穩金融方面,我們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長時間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國經濟累積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2017年,中央提出要打好三大攻堅戰。其中,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是三大攻堅戰之首。姚景源説,目前各項指標都證明我國金融風險的化解是卓有成效的,比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下降,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大體相當,貨幣供給也沒有搞“大水漫灌”……
在幾個指標中,外貿、外資兩個指標今年格外引人關注。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還在持續,市場普遍擔心我國的對外貿易及利用外資的情況。“事實上,我們不僅穩住了外貿,也穩住了外資。”姚景源説。
1-10月,我國進出口總額256273億元,增長2.4%。其中,出口139840億元,增長4.9%。“這是很多人沒預料到的,增長在哪兒?”姚景源解釋,我國對於美國的貿易確實在下降,但是對歐盟、東盟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是在增長的,而且增幅更大,這是政府積極推動更高水準對外開放、推動貿易多元化發揮的重要作用。
而在利用外資方面,商務部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6%,共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3407家,平均每天有近110家外企誕生。
“這説明中國還是一片投資熱土,我們這個地方能為外資帶來更高的利潤率。”姚景源説。
同時還有營商環境的改善對外資的吸引。此前,世界銀行正式發佈《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總體得分77.9分(即中國達到了全球最佳水準的77.9%),排名躍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我國已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再看投資,今年我國的投資增幅不高,1-10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增幅比1-9月回落了0.2個百分點,有人質疑:這代表經濟發展的後勁不足。姚景源認為,恰恰相反,今年以來,中國在投資領域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性變化。比如,投資更多地投向了高新技術産業和新興戰略産業上,工業投資基本投向了技術改造,而和民生相關領域的投資也大幅度增長,這些都證明我國經濟在往高品質發展轉型。
“穩住了就業、金融、外貿、外資、投資,預期也就穩住了。”姚景源説,目前,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超過了60%,這是我們一直渴求的經濟結構變化、增長方式的轉變。
“改革開放到現在,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不是速度問題,也不是數量問題,是高品質發展問題。”姚景源説,現在關鍵任務就是把經濟穩住,然後用創新去調整結構,只要堅持,未來我們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保持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