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城市化 能源需通盤統籌
在東京,火電廠設置在海邊,儘量減少發電對市區造成的污染。
低密度的城市化,意味著城市的各類基礎設施、各種管道以及能源系統利用率低下,直接結果就是能源消耗高,城市發展不是高品質。
只有形成了“主動脈”通暢、“毛細血管”發達的綜合交通網路,才有可能引導都市圈內人口合理分佈、産業有序分工,能源最合理高效利用。
城市能源問題不光是能源供應的問題,還是能源應用的問題,應該系統地統籌考慮城市能源的供應和應用。
“城市是經濟發展的主體,也是高品質發展的空間載體,城市高品質發展了,整個中國的高品質發展才能實現。推動經濟的高品質發展一定意義上就是推動工業化高品質發展、推動城市化的高品質發展。特大城市攤大餅,功能過於集中于主城區,生態空間銳減、交通擁堵、職住失衡,大量人口大量時間用於出行,就會造成能源浪費。”近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楊偉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道。
他表示,如果一個城市的經濟規模很大,但生態環境很糟糕,霧霾頻頻光臨,就不是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的城市化,既包括全國所有城市中每一個城市的空間均衡,也包括全國所有城市總體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空間均衡。可以在城市群內部發展都市圈,實現規劃、要素流動、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旅遊、能源、大數據等的一體化。
城市人口密度不合理,能源消耗過大
楊偉民分析道,過去中國經濟發展的高速度,主要靠産品産量的規模擴張,靠要素的高強度投入,靠貨幣的大規模投放,靠勞動力的無限供給,靠房地産、出口和投資的拉動,消耗了大量無法再生的耕地、能源、礦産資源。所以,要推進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其中,推動效率變革,就是要從主要依靠擴大要素投入規模實現發展,轉向主要依靠提高要素效率實現發展,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能源效率、環境效率以及大數據的效率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化率從17.9%上升到59.8%,城鎮人口從1.7億增長到8.1億。雲河都市研究院的研究顯示,從2000年至2016年,中國的實際城區面積擴大了1.8倍,但是每平方公里5000人以上的所謂“高密度人口集聚區人口”(DID人口)卻只增長了20%。
雲河都市研究院院長、東京經濟大學教授周牧之認為,這一組數據反映出,中國人口的城市化與鋼筋水泥的城市化是脫節的。低密度的城市化,意味著城市的各類基礎設施、各種管道、以及能源系統利用率低下,直接結果就是能源消耗高,城市發展不是高品質。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戰略規劃司副司長周南分析稱,這種情況下,城市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樣盲目擴張。所以,需要通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提升城市的發展品質。
重視發展綜合軌道交通網路,提升交通能源效率
周南表示,發展都市圈首先就要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特別是構築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只有形成了“主動脈”通暢、“毛細血管”發達的綜合交通網路,才有可能引導都市圈內人口合理分佈、産業有序分工,能源最合理高效利用。
周牧之以東京都市圈為例分析説,東京都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日本全國平均的十分之一。通常來講,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單位GDP能耗是成正比的。所以,一個城市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低,説明其能源效率越高。周牧之強調,東京能源的高效率很大部分是由人口集聚效應貢獻的,同時也與其城市的高品質發展密不可分。“城市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是交通。東京的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率的佔比非常大,成就了交通高的能源高效率。”
雲河都市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東京都市圈(東京都、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由新幹線、城際列車、普通列車以及地鐵組合而成的綜合軌道交通網,總長達到3410公里。包括軌道交通在內的公共交通在東京23區的交通分擔率超過了40%,汽車的交通分擔率被壓縮到15%以下。周牧之認為,都市圈建設需要重視公共交通、軌道交通,儘量減少私家車出行率,壓縮交通能源的損耗。
在周南看來,國內地鐵最多的城市是北京,但和以軌道交通著稱的東京都市圈相比還有一些差距。“希望未來包括地鐵在內的交通基礎設施可以統一規劃,最好可以統一建設,不完全以行政區為界限,合理地向周邊延伸出去。”
片區冷熱聯供是未來城市能源的重要發展模式
如果説,大力發展綜合軌道交通網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交通能源的損耗,那麼,對城市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則更能夠起到提綱挈領地優能源化效率的作用。周牧之説:“城市結構的問題,包括職住商是不是一體?城市産業結構是以能耗型産業為主還是以低能耗型産業為主?以什麼樣的能源作為城市的基礎能源?以什麼樣的能源來調節城市能源供應的峰值?如何做到城市能源供應動線的最優化等等。”
周牧之特別強調要注重步行圈的打造。在東京23區,步行在出行交通分擔率的佔比達到27%以上,這是不斷優化城市結構,推進壓縮工作、居住和商圈之間的動線距離的結果。
在周牧之看來,城市能源問題不光是能源供應的問題,還是能源應用的問題,應該系統地統籌考慮城市能源的供應和應用。他舉例説,過去東京電力供應的基礎能源主要是核電,以核電墊底,火電調峰。火電儘量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同時把火電廠設置在海邊,儘量減少發電對市區造成的污染。但是,從“311核電事故”以後,日本開始發力推廣新能源的利用。“如何把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利用好,是一場大改革,東京也正在路上,目前新能源的應用比例還不是太高。但是隨著以氫氣作為能源介質的‘氫社會’建設的推進,新能源發展將形成完全不同的格局。”
談及城市能源未來可以怎樣發展,周牧之認為,一個重要發展模式是片區冷熱電聯供,在這種模式下,熱能供應的動線很短,可以把發電産生的廢熱能充分利用起來,能源的轉換效率可以得到革命性的提高。“城市能源實際上是一個需要完整的戰略設計才能實現高效率的系統。大城市的高密度人口集聚使能源高效率利用是一個好方向,但只有在高密度之上再加上高品質發展,才能真正實現能源的低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