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共建開放創新的世界經濟

2019-11-10 10:1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共建開放創新的世界經濟

  ——國際人士熱議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創新發展是引領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關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闡述擲地有聲。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各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表示,在當前世界經濟面臨歷史性選擇的關口,中國堅持創新引領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中國創新推動世界經濟增長,讓創新交流在全球自由涌動。

  “中國已成為世界創新和科研的前沿陣地”

  “創新是第一動力。只有敢於創新、勇於變革,才能突破世界經濟發展瓶頸。”習近平主席多次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闡述,貢獻中國智慧,“創新”二字貫穿始終。

  巴西裏約州眾議員蒂婭茹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説到做到,科技領域的發展為世界各國樹立了榜樣、提供了經驗。“尤其是公共安全、資訊技術、通信技術等領域的進步,給巴西樹立了典範。”

  韓國西江大學教授丁有信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效應顯現,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市場主體活力充分釋放。不斷聚集的創新動力讓中國經濟後勁十足。我相信,中國將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領域領先世界。”

  “中國堅持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必將受到世界的普遍歡迎。”日本中央大學教授梶田幸雄表示,中國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等領域發展勢頭強勁,並在生産、銷售、消費等領域不斷應用。再加上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中國已成為世界創新和科研的前沿陣地”。

  歐洲建築材料企業拉法基豪瑞公司傳播主管伯恩艾特爾表示:“我們在18個‘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擁有42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我非常想知道,中國又將推出哪些鼓勵創新機制,並幫助外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加強交流與合作。”

  “中國加強科技創新,實現産業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些舉措不僅推動了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也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了中國智慧,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希臘國際問題學者喬治佐戈普魯斯對本報記者説。

  “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創新成果在更多國家和地區落地”

  “推動科技同經濟深度融合,加強創新成果共用,努力打破制約知識、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支援企業自主開展技術交流合作,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習近平主席的倡議得到了國際人士的一致贊同。

  丹麥外交部國務秘書何麗蘭指出,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關注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題,並再次強調了以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性。“丹麥與中國企業的研究機構可以在清潔技術等創新科技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創新成果在更多國家和地區落地,實現互利共贏,是中國的創舉。”德國漢堡市長彼得辰切爾表示,目前落戶漢堡的550多家中資企業中,有1/3從事高新科技行業,涉及航空、數字工業等領域。“希望未來德中、歐中繼續深化在科技創新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為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貢獻力量。”

  國際商會—世界商會聯合會主席兼迪拜聯合工商會主席哈馬德布阿米姆日前在深圳參觀了華為、大疆等高新技術企業,他對中國的創新産業和可持續發展充滿期待。

  埃及希克邁特文化投資出版公司首席執行官艾哈邁德賽義德表示,文創産業作為經濟“新引擎”,與創新發展息息相關。此次將埃及文創産品帶到中國,就是希望通過進博會平臺,尋求合作夥伴,促進埃中文化交流、拉近兩國民心。

  “中國推動各國深化創新交流合作”

  “為了更好運用知識的創造以造福人類,我們應該共同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而不是搞知識封鎖,製造甚至擴大科技鴻溝。”習近平主席的重要主張引起與會者廣泛共鳴。

  “數字經濟、人工智慧和奈米技術等創新讓這個世界變‘小’,成為緊密相連的地球村。”世界銀行前經濟學家姆旺吉瓦吉拉認為,在複雜的全球經濟形勢下,中國堅定地選擇了擁抱全球化。“在一些國家故意製造貿易壁壘、技術壁壘的當今時代,進博會為全球經濟和多邊貿易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俄羅斯莫斯科市對外經濟與國際關係局副局長葉甫根尼德里茲表示,眾多企業都選擇進博會作為其展示高精尖技術的平臺。在休戚與共的地球村,共用創新成果,是國際社會的一致呼聲和現實選擇。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成為創新中心,創新創業企業申請國際專利的數量在不斷增多,顯示出較強實力。中國支援創新合作而不是技術封鎖,體現出中國的開放已經提升到了更高水準。”丁有信指出,“創新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點,中國推動各國深化創新交流合作,讓創新成果更廣泛惠及世界。”

  西班牙前駐華商務參贊恩裏克凡胡爾稱讚道,中國作為科技創新的推崇者,正致力於營造優良的創新生態,中國加大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力度,積極參與國際創新合作,與世界各國共用創新成果。

  (本報北京、裏約熱內盧、首爾、布魯塞爾、柏林、開羅、約翰內斯堡、莫斯科、馬德里11月9日電  記者顏歡、李曉驍、朱東君、馬菲、暨佩娟、陳尚文、任彥、李強、劉慧、景玥、萬宇、殷新宇、姜波)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