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剛剛落幕,習近平赴滬“點穴”調研
十九屆四中全會剛開完,習近平總書記就到了上海考察調研。
探濱江,百年工業遺存“蝶變”世界級濱水區
習近平首先來到黃浦江邊的楊浦區濱江公共空間。100年前,這裡開啟中國近現代工業,三百多家企業機器轟鳴。100年後,這裡還江於民,躋身世界級濱水區。
2016年8月,上海啟動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工程。第二年年底,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兩岸,共45公里公共空間岸線貫通開放。
11月2日當天,習近平考察的是楊樹浦水廠濱江段。楊樹浦水廠始建於1881年,當時是遠東最大的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148萬立方米。
為了還江於民,建築設計師們在楊樹浦水廠外的防撞樁上架起了全長535米的空中走廊。不僅貫通了整個公共空間,還為老水廠的文物建築提供了極佳的觀賞點。
今年2月,習近平在北京考察的石景山首鋼園區,也是將百年工業遺存化身為時尚建築群,這與楊浦濱江的建設理念異曲同工。
在楊浦濱江公共空間,還有一個給市民歇腳的地方——人人屋黨群服務站。木結構搭成“人”字,取名“人人屋”,彰顯以人為本的理念。
考察期間,習近平同當地居民親切交談。其中就包括一位叫黃寶妹的老人。
黃寶妹老人出生在浦東,十幾歲進入日資裕豐紗廠(國棉十七廠的前身),在這裡工作了四十多年。導演謝晉以她的事跡拍攝了電影《黃寶妹》,在影片中黃寶妹扮演她自己。
退休後的黃寶妹依然精力充沛,健步如飛,她的一大樂趣就是在社區給年輕人講黨課。
訪社區,“小小聯合國”有一趟“立法直通車”
習近平在上海考察的第二站是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時政新聞眼》發現,這個社區市民中心“大有來頭”。
古北新區是全國最早一批涉外社區。榮華居委會成立於1996年,是全國首個涉外居委會。在2.02平方公里的轄區內,居住著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居民,被稱為“小小聯合國”。
古北新區的另一個特點,是這裡有一趟“立法直通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15年在全國設立了4個基層立法聯繫點,其中一個就在這裡。
習近平考察古北市民中心當天,這裡就開了一場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修正草案)的意見建議徵詢會。
在徵詢會現場,有一個“洋面孔”——德國人戴雷,他是一家電動汽車品牌的首席執行官。這是他第三次參與立法徵詢。他説他很高興見到草案強調了對企業資訊的保護,同時建議對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
親歷這一天
《時政新聞眼》Get到了這三個點
時機有深意
四中全會結束第二天,總書記再赴上海考察,他關注的不僅是這座城,更是這個國。總書記去年在上海説過,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繡花需功夫
總書記此次詳細了解城市公共空間規劃建設、社區治理與服務等情況。他以自己的行動提醒各級城市管理者,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準。
主題更聚焦
從行程安排來看,總書記看的點雖然不多,但涵蓋了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諸多議題。作為曾經主政這座超大城市的領導人,他深知“解剖麻雀”應該從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