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球先進的法治營商環境為夢想護航
一項第三方權威評估結論表明,中國擁有全球先進的法治營商環境。
10月24日,世界銀行發佈《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評估了190個經濟體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推出的相關政策舉措。在最新的《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排名躍升至第31位,連續第二年被評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個經濟體之一。孕育夢想的營商土壤,在中國正越來越豐厚。
優化營商環境,中國司法先行。在作為評估對象的十大領域裏,評價民商事司法制度與法院工作質效的“執行合同”指標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上升一個名次,位居全球第五,其中體現司法制度與工作機制的“司法程式品質”指數以16.5分的成績雄踞全球第一。而評價市場救治退出機制與質效的“辦理破産”,評價在投資者發生利益衝突時法律對中小投資者保護力度的“保護中小投資者”兩項指標,亦有較大幅度上升,提升位次在十項指標中分列第2、3名。法治,已經成為拉升營商環境海拔的重要推動力。
與不少經濟體相比,中國的司法有一些天然的競爭劣勢。2018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商事案件341.8萬件。與一些小型經濟體不同,中國司法就像一艘萬噸巨輪,抗風浪能力強,卻也有不易調整方向的缺點。但是,公平正義是投資興業之夢不可或缺的養分。席捲全球經濟的週期、結構不確定性,決定著司法要繼續守護夢想,就必須以非凡的能動姿態與靈活身手,順應形勢,與時偕行。
挑戰面前,中國司法不僅有謀劃的眼光,更有擔當的勇氣。一年來,最高人民法院率先垂范,先後出臺包括三個司法解釋在內的八份規範性文件,既為破産案件、公司訴訟的審理難點提供指引,又直指審判資訊不透明、流程銜接不緊密、多次休庭拖延效率等程式性問題。在《營商環境報告》記錄的中國八項改革舉措中,由最高人民法院實施的就有三項。這些改革舉措涉及各個領域,但具有共同的特點:都是向動自己奶酪的深水區前進,都為法院人添責任,給商主體行便利。
長風過處千帆競。在最高人民法院帶領下,全國各級法院奮楫爭先,為法治護航營商環境做出新的貢獻。北京、廣州分別設立網際網路法院,全國各地試點設立網際網路法庭,探索完善網上立案、智慧化語音識別、線上庭審、示範性訴訟,通過讓資訊替當事人跑腿,優化“執行合同”司法體驗;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成立破産法庭,完善全國法院破産案件辦理平臺,推動法院與政府破産案件協調、破産費用保障、管理人行業自律等破産審判配套機制,通過優質司法服務傳遞出“破産不是生涯終結,而是再創業起點”的善意激勵。一系列實踐多樣又統一,讓法治從概念願景走向指標體系,又融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日用不竭,須臾不離。
在談到法治與營商環境的關係時,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於發展”。在《營商環境報告》裏,中國與法治有關的評價指標或是領先全球,或是快速增長,呈現出鮮明的引領態勢。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設施”,法治為營商環境改善奠定了牢固基石,中國營商環境排名的增長前景依然可期。我們相信,無論風和日麗還是風急浪涌,這艘巨輪都將守護好每一個營商夢想,在中國經濟的大海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