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民生福祉 創造美好生活——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側記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一張土炕、一盞煤油燈、幾件簡單傢具,是20世紀50年代農村婚房的常見陳設;改革開放初期,城市家庭出現了電視、冰箱、縫紉機。這些家庭場景,呈現在“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展廳內。走在“時光隧道”中,不同年代家庭的場景變化,映射出新中國70年的民生變遷。
人民收穫滿滿幸福感
一處展櫃前人潮涌動,裏面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生活用品:二八自行車、手電筒、錄音機……看到這些老物件,北京郵電大學學生李健掏出手機,對同伴説:“縫紉機我老家以前也有,我拍下來給家人看看!這種自行車也很少見了,我平時都騎共用單車。”李健説,他切實感受到生活水準的提高和變化。
從一衣穿多季到一季穿多衣,從填飽肚子到舌尖上的享受,從“車馬郵件都慢”到網際網路讓“天涯若比鄰”……70年的發展歷程證明,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得到實實在在的提升,收穫著滿滿的幸福感。小學凈入學率從1949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99.95%;黨的十八大以來,群眾文化機構每年開展活動近200萬次……一組組圖表和數據,詮釋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織密民生保障安全網
來自黑龍江的謝方明,專門來到北京展覽館看展。他站在“啟用社會保障卡”的展板下方,仔細查看著社保卡的模型和介紹。“平時看病買藥我都帶著社保卡。聽説現在可以申領電子社保卡了,回頭我也辦一個!”
展覽中有一張黑白照片,記錄著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一大步——1992年,瀋陽一位企業退休職工笑容滿面地領取了養老保險金。2014年,我國提出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約5.24億。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個覆蓋全民、城鄉統籌、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正逐步形成,織起一張牢固的民生保障安全網。
脫貧攻堅奔小康
液晶電視、空調一應俱全,地上有綠植、茶几上有水果……在“加快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展板後方,是整潔而溫馨的家庭場景。截至2018年底,全國棚戶區改造累計開工4522萬套,上億棚戶區居民“出棚進樓”;3700多萬困難群眾住進公租房,累計近2200萬困難群眾領取公租房租賃補貼。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難以解決溫飽問題,到2018年末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7%,中國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中國共産黨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一奮鬥目標,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帶領中華民族這艘巨輪駛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