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吸引力】山水中國卷,大美安吉讓老外驚嘆

2019-10-14 13:10:00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字號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朱立雅 見習記者 楊奕釗 郭佳立 許譯 實

習生 白楊

近處的毛竹筆直樹立

白墻灰瓦的房屋零星點綴

遠處群山連綿

天被染成了青黛色

......

一近一遠之間,一幅中國山水畫映入眼簾。

來到了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烏茲別克兄妹米蘭(Komro

n Aminov)、愛咔(Oyzoda Aminova)不禁感嘆,中國山水畫裏

的景致居然真實存在!

余村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的誕生地,也是中國美麗鄉村的發

源地。

村民潘春林曾從事石料運輸十餘年,2005年礦山關停後,他開始在

余村從事生態旅遊工作。

早在1989年,潘春林就開始在礦山做石料運輸工作,那時的余村靠

著礦山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但村莊的環境很差。

2003年到2005年這兩年間,余村村委會下決心關停了大部分礦山和

水泥廠。

幹了一輩子的工作突然沒了,讓村民們怎麼辦?

潘春林對村裏的決定並不理解,“我們余村祖祖輩輩都靠礦山吃飯,

礦山一關,不僅是我一個人,而是我們全家都失業了”。

但為了村容村貌,礦山、水泥廠必須關掉,村民們沒了吃飯的營

生,村委會給村民們指了一條路——生態旅遊。

外出學習經驗、湊足資金,村民們嘗試著開起了農家樂,以為找到

了新的出路,但效果卻不盡人意。

多年經營礦山造成了環境污染、基礎設施不配套等問題,此外,關

停礦山後開辦的筷子廠和農家樂的發展産生了衝突,筷子的生産會

産生噪音、粉塵,需佔用寬敞的空間曬絲,而農家樂的開辦需要好

的空氣和環境。

最終,村委會將筷子廠遷走,把村莊內的空間還給了休閒産業。

舊時的余村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余村調研,對於村子做出的

轉型準備給予高度肯定,稱這是高明之舉,“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

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今的余村

“寸山青、滴水凈、無違建、零污染”,這是余村給自己定下的目

標。

此後,余村村委會開始了村莊環境修復這項“大工程”,整治違法用

地、修復水庫、修繕庭院……各項措施多管齊下,在多年間完成了

區域環境綜合治理。

整治違章建築

如今,余村成為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迎來

了國內外的大批遊客。

余村的生態旅遊發展得怎麼樣?來看一組數據:

2005年,安吉財政總收入7.81億元,2017年,財政總收入增長至6

7.3億元。

2017年,余村接待遊客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600多萬元,帶動

農民每人平均增收5000多元。

2018年,遊客數量突破80萬人次。

在余村村主任俞小平的帶領下,米蘭、愛咔來到了礦山遺址,這就

是潘春林曾工作的地方。

俞小平小時候,這裡幾乎沒有豎得起來的毛竹,那時,每天要放十

幾二十次炸藥來炸礦,爆炸産生的碎石會砸倒竹子。假期,他和小

夥伴在竹林裏玩,飛來的石塊像戰爭片一樣恐怖,“只要礦長的哨聲

一響,我們就沒了命地往家跑”。

在他展示的老照片裏,礦山腳下的水泥廠冒著滾滾濁煙、揚塵漫

天,任職村主任前,他就在水泥廠工作,“以前上班,濃煙氣味非常

刺鼻,我們都要捂著嘴巴、屏住呼吸”,而此刻的他們,卻被一片綠

意環抱,清新的空氣中包裹著陣陣花香。

從低著頭搬石塊的拖拉機手,到現在抬起頭去看外面的世界,跟世

界各地的人們交流,這些年,村子變美了,潘春林的生活和心態發

生了巨大的改變。

不必再起早貪黑地跑運輸,而是陪在父母、孩子左右,開著這家夫

妻店。

“以前,村子留不住年輕人,而現在,年輕人都留在了家裏,因為這

裏也能發展他們的事業”,潘春林説。

探訪過程中,米蘭、愛咔還偶遇了來自河南的研學團,他們表示,

要把這裡的先進經驗帶回去,在家裏也進行環境治理、發展農村經

濟。

能夠跟著《中國吸引力》節目組來到余村逛一逛,愛咔覺得很幸

運,“我也想帶我們國家的人們到這裡學一學鄉村治理的經驗,建設

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很值得學習的東西”。

春天種油菜,夏天有向日葵、荷花,秋天有芝麻,冬天看雪花。

余村這個地方,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

這裡的村民們,將繼續打理著自家的庭院,

將這幅現實中的山水畫描繪下去。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