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外網評:挖掘人文交流潛力,讓中印“照亮”彼此

2019-10-13 16:40: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1570930912(1).png

  10月11日,習近平主席在莫迪總理陪同下參觀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群。(圖/新華社)

  10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金奈同印度總理莫迪的兩次會晤中,“人文交流”都是關鍵詞。

  在10月11日的會晤中,習近平主席指出,雙方要以明年中印建交70週年為契機,開展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人文交流,共同倡導和促進不同文明對話交流,為雙邊關係發展注入更加持久的推動力,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在10月12日的會晤中,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要辦好明年兩國建交70週年慶祝活動和“中印人文交流年”活動。

  對任何兩個國家來説,人文交流都是支撐國家間關係發展的重要支柱。對中印這兩個都擁有幾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而言,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則尤其突出。互為鄰國的中印是亞洲地區迅速崛起的大國,是僅有的兩個人口超過10億的大國,兩個“巨人”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世界的和平與安寧。中印加強相互理解,不但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的需要。

  近年來,中印人文交流正逐漸形成一種富有潛力和引領作用的國際合作模式。2015年—2016年,兩國互辦旅遊年;2018年,中印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首次會議在印度舉辦;2019年,中印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印雙方在文化、媒體、影視、博物館、體育、青年、旅遊、地方、傳統醫藥與瑜伽、教育與智庫等領域全面開展交流合作,中印人文交流不斷取得新進展,形成新熱潮。

  在開展中印人文深度交流的過程中,中印兩國政府和人民都深刻體會到,要保證中印人文交流的效果,中印兩國必須在充分了解各自歷史與文化生態基礎上,科學確定人文交流的內涵,創新交流方法,保證精誠協作,求同存異,形成一個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動因,以兩國文化和諧共存為目標,以相互理解和尊重為原則,以相互信任為前提的中印人文交流多元運作機制。

  將兩國傳統友誼傳遞到基層,將兩國領導人共識轉化為行動,是下一階段中印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向。國之交在民相親,民心相通是中印人文交流的基礎,也是目的,而語言互通則是民心相通的前提。只有深化中印兩國之間的語言交流與合作,才能深化兩國文化的深度融合。而這一目標能否實現,能否持續,關鍵在人,培養人的人和被培養的人。

  中印兩國的先賢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1928年,中國學者譚雲山在泰戈爾親手創辦的國際大學裏開設了第一個中文班。1937 年,這所大學創辦中國學院後,譚雲山又受泰戈爾邀請擔任了中國學院主任。20世紀50年代,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等都開設了漢語課程,印度的漢語教學多點開花,漸成熱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中印人文交流培養了人才,培植了沃土。在當前印度“漢語熱”背景下,更好滿足印度漢語市場需求,幫助印度進一步提升漢語師資、專業教材、培訓學校等,是挖掘中印人文交流潛力的一個重要課題。

  借金奈會晤的東風,中印雙方在進一步強化區域互聯互通和經貿合作、彼此分享經濟發展紅利的前提下,相信人文交流也一定會進一步實現有效融合,推動中印相互成就、相互“照亮”。

  (孫宜學,同濟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