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大威:重現案情,維護司法公平正義
【愛國情 奮鬥者】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埋頭在文字報告材料之中,全神貫注地緊盯電子顯微鏡……在國慶前的最後一個休息日,記者來到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院,見到剛從解剖室完成操作,馬上就開始遺體切片分析工作的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院院長、法醫司法鑒定中心負責人官大威教授。
官大威從事司法鑒定、法醫學教學科研工作三十一載,堅守“鑒定為民,律己恪真”的理念,受理並參加法醫病理檢驗鑒定2000余例,無一例出現差錯,全部被委託單位或法院採信,為公正裁定提供了客觀真實的依據。
“獄事莫重於大辟,大辟莫重於初情,初情莫重於檢驗”。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事實必須經過檢驗才能認定,檢驗的結果關乎公平正義。法醫要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對有關的活體、屍體及生物物證等進行檢驗鑒定。其中,檢驗遺體最不容易,甚至要比給活人看病還要難上幾分。
1988年,官大威自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專業碩士畢業,留校在法醫病理學教研室。從此,在重大命案現場,官大威開始頻繁接觸遺體。“環境再惡劣也要克服,法醫就是要通過屍體檢驗尋找更多證據。”官大威説,發現死亡真相、解讀死亡之謎並不容易,死亡原因複雜,稍有疏漏就可能作出錯誤的鑒定意見,甚至導致冤假錯案。因此,需要不斷提高鑒別真偽的能力,維護司法公正和職業尊嚴。
2000年,轟動全國的連某某案件,因死亡真相不明,遲遲不能定案。2003年3月,連某某死亡原因論證會在瀋陽召開。官大威認真研究連某某的病理切片、解剖記錄及相關案件資料,認為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診斷不能成立,不排除機械性窒息死亡。論證會上,官大威作為第一鑒定人的鑒定意見書推翻了之前的多次鑒定結論,為最終的公正審判提供了重要依據。多年來,許多疑難或重大案件的法醫司法鑒定工作都有官大威的真知灼見,他多次受最高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聘請,為疑難案件處理或審判提供專家意見,讓案件真相大白天下。
高超的鑒定水準源於在教學與科研方面的不斷學習與探索。雖然集教學、科研、司法鑒定和業務管理工作于一身,官大威卻一直堅守在科研前線。日常教學工作緊張,週末、節假日就成為他研究學術的“最佳時間”。為研究心臟震蕩和心臟挫傷的機制,他設計製作了打擊器,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心臟震蕩的形成機制和心臟挫傷的病理形態學分型;在皮膚和肌肉組織損傷修復的研究中,在國際上首次探討並提出了大麻素2型受體的作用機制。他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部省級課題9項;在國際及國家級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60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論文116篇,並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兩項。
東北三省、湖南、河南……官大威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但在家裏與妻子很少有晚上9點前見面的時候。法律對鑒定有時限要求,有些鑒定距離最後期限很近,官大威和團隊成員都是隨時待命。“投身這個事業,時間早就不是自己的”。三更半夜回家、吃不上飯是常態,車跑在高速公路上,一個緊急鑒定電話,馬上改道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
“無論多急多忙都要確保鑒定結果準確。”官大威要求團隊嚴格按照司法部門有關規定建章立制,用制度規範和約束鑒定人的鑒定行為,保證鑒定程式的合法與公正。在官大威的帶領下,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司法鑒定中心被司法部確定為國家級法醫司法鑒定人培訓基地,兩次榮獲“全國司法戰線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目前,官大威正致力於解決器官組織損傷時間推斷這一法醫學鑒定的世界性難題。
《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11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