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財政收入分配再調整 消費成經濟增長最大“奶酪”
央地財政收入分配再調整
消費成未來經濟增長最大“奶酪”
時隔3年,國務院再次調整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分配關係。10月9日,《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在保持我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維持現有的“五五分享”不變、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的同時,《方案》還提出要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劉怡認為,這確保了中央與地方既有財力格局穩定,尤其是消費稅的調整更是革命性的變化,有助於地方改善消費環境,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地方政府的服務重點不再完全是企業了,而是要轉去服務消費者。”她説。
《方案》是在兩萬億元大規模減稅降費背景下,為了支援地方政府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緩解財政運作困難而提出的。為了保持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不變,2016年,國務院下文規定增值稅收入中央和地方“五五分享”,即中央分享增值稅的50%、地方按稅收繳納地分享增值稅的50%。
“‘五五分享’只是過渡方案,當時文件稱兩三年後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這次調整就是為了明確收入劃分改革成果。”劉怡稱,這將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産業,鼓勵地方在經濟發展中培育和拓展稅源,增強地方財政“造血”功能,營造主動有為、競相發展、實幹興業的環境。
除此之外,《方案》還明確了增值稅留抵退稅的分擔機制。增值稅納稅人當期銷項稅款不足以彌補其進項稅款時,其差額稱為留抵稅款。為了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2018年,我國開始對部分先進製造業等行業試點退還部分增值稅留抵退稅,今年則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這對地方財政造成了較大壓力,且由於權責不明確,部分地方還因為退稅發生了扯皮。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范子英對此表示,目前增值稅央地分享各五成,退稅責任也各佔五成。中央的收入與退稅責任完全匹配,但地方存在不匹配現象,因為産品會在不同地區之間流動,導致部分地區拿出的退稅額會超過其獲得的增值稅分成收入。如一台機器從江蘇賣到上海,稅交在江蘇,但退稅有可能由上海支付。
為了破解這一問題,《方案》採取均衡機制,在保持增值稅留抵退稅中央與地方“五五”分擔比例不變的前提下,增值稅留抵退稅地方分擔的部分(50%),由企業所在地全部負擔(50%)調整為先負擔15%,其餘35%暫由企業所在地一併墊付,再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稅分享額佔比均衡分擔,墊付多於應分擔的部分由中央財政按月向企業所在地省級財政調庫。
同時,為了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作為中央稅種的消費稅的增量部分也將逐步劃歸地方。《方案》明確,在徵管可控的前提下,將部分在生産(進口)環節徵收的現行消費稅品目逐步後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徵收,具體調整品目經充分論證,逐項報批後穩步實施。先對高檔手錶、貴重首飾和珠寶玉石等條件成熟的品目實施改革,再結合消費稅立法對其他具備條件的品目實施改革試點。
“這是稅收分享原則的根本改變,核心就是要引導改善消費環境。”劉怡把這次消費稅分享制度的調整稱為革命性的變革,“過去我們一直以生産地為核心,生産地得到稅收,企業註冊在哪兒,稅收就在哪兒,這種做法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多年來,劉怡和團隊多次前往不同地方進行調研,發現“生産地原則”導致了地區間的激烈競爭。她説,這極大地激發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而非刺激消費的熱情。地方政府要求跨省經營企業在當地註冊的做法,也導致企業多重註冊,增加成本。
而消費稅的後移傳遞出的清晰信號是:政府將引導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奶酪”。長期以來,我國積極構建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2018年我國最終消費率為54.3%,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6.2%。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1%,這為中國經濟增長由過去長期的投資、出口拉動轉向消費拉動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強大動力。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