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位法國領導人的中國文化情結

2019-09-29 12:06: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70年:世界看中國】

  作者:丁一凡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9月26日逝世了。國家副主席王岐山28日前往法國駐華使館弔唁希拉克逝世,並表示希拉克總統為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維護多邊主義作出了突出貢獻,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是中法關係的一面旗幟。

  希拉克是法國政壇上一棵常青樹,年輕時就投身政治運動並脫穎而出,成為青年戴高樂派的領軍人物。他日後兩度出任政府總理,兩度當選法國總統。1975年他辭去總理職位,當選巴黎市長,在這一位置上“蟄伏”了18年,直至當選總統。我就是在巴黎市政府的活動上,第一次結識希拉克市長。筆者曾任光明日報常駐巴黎記者。他當選總統後,不時接受中國記者採訪,使我們加深了對他東方情結的了解。

  希拉克很重感情,又很喜歡東方文化。每次與他談話,幾乎都能不時地勾起他對東方文化的留戀與記憶。他在讀中學時,就對東方文化非常愛好。每每一有空,就要跑到專門陳列東方文物的巴黎吉美博物館泡上一天,細細觀察和品味各種東方文物。他喜歡日本文化,也喜歡中國文化。後來,他發現了中國古代詩詞中的美感與意境,喜歡上了李白與杜甫,晚上入睡前,還會拿起法文版的杜甫詩集翻上幾頁,吟誦幾首。希拉克1978年第一次訪問西安時參觀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將其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他的這番話被法國媒體報道後,迅速流行起來,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在世界文化市場上聲名鵲起。

  當選法國總統後,希拉克4次訪問中國,每次都要認真參觀訪問博物館,仔細研究中國的文物。他能詳細地列舉中國古代不同朝代文物的特點,能與中國的青銅器專家探討不同時期青銅器的特點,甚至還能糾正中國人對中國歷史年代或朝代皇帝數量的錯誤説法。他對中國古代文物的知識之淵博,使那些跟他探討中國古代文物問題的專家和他開玩笑説,你退休後,到中國來當文物鑒定專家算了。

  希拉克正因為對東方文明有這樣的深刻理解,才對中國這樣的不同於西方文明的國家有更加獨特的見解。他一直主張,不同文明、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需要有更多的交流與溝通,加強互相理解,而不可強迫別國接受自己的理念。希拉克在任期間,美國曾多次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對中國提出非難,並企圖拉攏一些歐盟成員國支援美國提案。希拉克對此在歐盟提出,歐盟國家對中國的人權狀況必須有一個統一的立場,我們主張對話,而不主張對抗。後來,歐盟決定任何成員國都不得單獨附議美國政府的提案。此後,美國政府再也沒能夠拉攏歐盟成員國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一起非難中國。

  希拉克在國際舞臺上始終堅持戴高樂主義主張的獨立自主外交,對一切恃強淩弱的行為都加以反對。2003年,當美國政府企圖在聯合國安理會上通過武裝干預伊拉克的提案時,希拉克果斷讓法國代表投了否決票,並聯合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及其他歐盟國家在安理會中堅決反對。希拉克的立場讓布希政府大為光火,美國國會餐廳裏把傳統的炸薯條的英文名字從“法國薯條”改成了“自由薯條”,以示對法國的強烈不滿。然而,希拉克不為所動,並回答媒體説,法國的決定是為了美國好,為了美國的形象和美國的利益不再受損。後來,美國學者的研究證明,美國打耗資億萬美元的伊拉克戰爭,除去顛覆了中東局勢的原有平衡,催生了“伊斯蘭國”這個極端主義組織的怪物外,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人們終於不得不為希拉克當年的遠見所折服。

  希拉克的逝去,再一次在法國引起了民眾對戴高樂主義的回憶,但願這種紀念能喚起法國民眾和法國政府自主自強的信心,重新在國際舞臺上彰顯法國獨立外交政策的標識。

  《光明日報》( 2019年09月29日 12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