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綜合施策 全面治理 堅決打贏首都藍天保衛戰

2019-09-26 15:09:00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字號

  綜合施策 全面治理 堅決打贏首都藍天保衛戰 北京2013—2018年大氣污染治理歷程 

  首都北京是一座快速發展的特大型城市。長期以來,由於北京市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生産生活高位運作和不利的地形氣候,大氣污染防治困難重重,壓力巨大。2013年1月,北京市發生了持續性、大範圍、高濃度的空氣重污染,當月PM2.5平均品質濃度接近160μg/m3,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牢牢把握“轉型期”大氣污染物排放來源和特徵,自2013年以來,北京市積極應對新問題新挑戰,圍繞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將藍天作為市民幸福生活重要標誌,因地制宜,開拓創新,多方位、全過程地開展大氣污染治理,確保空氣品質全面、持續改善。

  夯實治理基礎

  結合不同時期全市大氣污染物類型及污染變化特點,北京市不斷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礎建設。

  2013年制定《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同時每年制定具體的年度清潔空氣方案。

  2016—2017年,圍繞環境保護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率先突破目標,先後制定實施了《北京市貫徹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年)〉實施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北京市細化落實方案》,在實施年度清潔空氣計劃措施的基礎上,出臺“加強版”措施。

  面對以城市運作和生活為主要大氣污染源的形勢,2018年陸續出臺《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等,全面規劃北京市未來大氣污染路線圖。

  依託在京科研單位、大學和環保系統自身技術力量,北京市在2014年和2018年,完成了兩輪PM2.5來源解析,詳細編制污染源排放清單,為找準北京市大氣污染成因、有針對性地開展PM2.5精準治污指明瞭方向。同時注重提升監測能力,于2013年建成35個覆蓋全境的自動監測子站;2016年升級監測技術,建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空氣品質監測網路,提高了監測和分析水準。

  在法規標準方面,2014年,北京發佈實施了我國首部以PM2.5為主要目標的地方大氣污染治理法規——《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明確了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的方向、模式和法律要求。2018年又對條款進行了進一步修改,使其更加符合發展和實際需要。

  推進區域聯防

  自2013年以來,北京市將區域協調、聯防聯控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根本,強化跨區域協防共治。北京市牽頭,獲得原環保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氣象局等七部委和河北、天津、內蒙古等六省(市、區)的支援,成立了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建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

  2015年5月,河南省、交通運輸部又加入協作機制。2017年,根據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規律,原環保部將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河南省的26個城市(“2+26”城市)確定為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作為區域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2018年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升級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從國家層面推動區域大氣污染治理。

  從2013年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和原環保部等國家部委,先後發佈了針對區域大氣污染治理的多項規劃方案和年度措施,提出統一要求。2016年京津冀三地統一實施機動車國五排放標準和油品品質標準;2017年“2+26”城市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油品、京津冀三地聯合發佈了《建築類塗料與膠粘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標準》等,對推動區域大氣環境品質整體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5年,北京市與河北保定市、廊坊市建立了大氣污染治理“結對合作”關係,對上述兩市在小型燃煤鍋爐淘汰、大型燃煤鍋爐污染治理等方面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援,為區域合作治理大氣污染作出示範。開展機動車污染治理專項協作,建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資訊共用平臺,聯合應對空氣重污染。通過區域聯防共治,2013—2017年區域減排為北京PM2.5年均濃度下降貢獻了7μg/m3,貢獻率為23%。

  實施精準治污

  北京市根據PM2.5源解析結構,突出主要矛盾,採取“點穴”的方式,集中力量精準發力。

  採取“煤改電、氣”的方式,調整能源結構。一是開展燃煤鍋爐治理。相繼建成四大燃氣熱電中心,替代燃煤電廠。截至2018年,累計完成4.08萬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或拆除,基本實現了全市無燃煤鍋爐。二是開展散煤治理。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的方式治理散煤,目前平原地區已基本實現“無煤化”。三是經濟補貼。實施“煤改電”低谷電價政策,夜間時段用電優惠,通過增加第一階梯氣量,減少用戶的經濟負擔,讓群眾用得起,鞏固了“煤改電、氣”的成果。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燃煤消費總量下降到400萬噸以內,優質能源比重提高到96%以上,與燃煤直接相關大氣污染物SO2濃度與世界發達國家水準相當。2013—2017年鍋爐整治、民用燃料清潔化措施減排對PM2.5濃度下降的貢獻率為35%,對SO2減排的貢獻率為83%,對NOx減排的貢獻率為29%。

  “停、退、治”三管齊下,優化産業結構。嚴格環境準入。修訂併發布了《北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産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2017年版)》《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二是以退促降。2013年以來關停了2600余家印刷、鑄造、傢具等行業的一般製造業污染企業;完成1.1萬家“散亂污”企業的分類處置,對工業污染源全部採取了脫硫、脫硝、除塵、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措施。三是以治促降。在全國率先實施3.4萬蒸噸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單臺減排氮氧化物50%以上;組織實施了400多項環保技改項目工程,完成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減排任務;完成了火電、造紙、水泥、鋼鐵、石化共計51家企業排污許可證的核發。2013—2017年産業結構調整措施減排對PM2.5濃度下降的貢獻率為17%,對NOx減排的貢獻率為10%,對VOCs減排的貢獻率為49%。

  “車、油、路”治理同步,控制機動車排放污染。一是加嚴地方標準。目前,北京市制定和修訂了30余項地方排放標準,涉及新車、在用車、油品等,促進了汽車行業環保的技術進步。二是加強在用車改造。自2016年1月起,對新增公交、環衛、郵政、班車、校車、旅遊、機場巴士、渣土等8類車輛安裝顆粒捕集器;至2018年為5萬餘輛使用2年以上的計程車更換三元催化器。三是區域限行,促進老舊車淘汰。自2015年12月開始,在全市區域內限禁止黃標車行駛;自2017年起國一、國二標準輕型汽油車五環路內限行;自2018年11月起,全市域內禁行國三排放標準柴油貨車;實施小客車按車牌尾號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至2018年共計淘汰老舊機動車216.7萬輛。同時,積極發展新能源車,累計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20萬輛;優化交通結構,大力發展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緩解交通擁堵,有效減少了機動車排放。2013—2017年機動車治理措施減排對PM2.5濃度下降的貢獻率為6%、對NOx減排的貢獻率為46%、對VOCs減排的貢獻率為16%。

  “人防”與“技防”結合,治理揚塵污染。一是治理施工揚塵。對施工工地設定了“6個百分百”要求(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存放覆蓋、出入車輛沖洗、現場地面硬化、土方開挖濕法作業、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均為100%)。二是治理道路揚塵。城市主要道路每日清洗兩次以上,二級道路每日進行機械沖刷和清洗,每月對主要道路進行塵土殘存量檢測並對社會公佈,全市道路清掃保潔新工藝作業覆蓋率達到88%以上。三是擴大生態環境容量。擴大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系等水域面積;開展平原地區百萬畝造林,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60%以上。2013—2017年揚塵治理措施減排對PM2.5濃度下降的貢獻率為7%。

  激發全民參與

  北京市通過正面激勵和反向督導等方式,激發排污單位與公眾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

  完善經濟政策。2013年以來,北京市共投入財政資金約860億元,涉及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老舊機動車淘汰、工業企業環保技改等治污工程的財政政策已達40余項。城區平房煤改電的用戶補貼金額相當於採暖設備購置費用的2/3,並且採暖用電的電價最高優惠78%。政府對老舊車輛淘汰、重型柴油車改造和購買新能源車實施財政補助或獎勵。對企業整體關閉退出和技術改造等,最高補貼標準為300萬元。2018年起,應稅大氣污染物適用稅額確定為12元/污染當量,以法定幅度上限開徵環保稅,多排多付稅,少排少付稅。

  鼓勵公眾參與。北京市加強群眾性環保宣傳教育,積極搭建報紙、廣播、電視、網路、微博、微信全媒體環境資訊和知識傳播平臺。通過經常性發佈環保新聞資訊、建成38個公眾環境教育基地、聘任10位知名人士擔任北京環保公益大使、組織青少年開展環保主題藝術節等方式,解讀環保政策、普及環保知識、傳播綠色理念。同時,開通了“12369”環保舉報熱線。通過宣傳教育,進一步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推動公眾參與大氣污染治理。

  保持高壓執法。北京市設市、區兩級環境執法隊伍,兩支隊伍在環境監察執法中分工合作。對“散亂污”企業等固定源,在常規執法監管的基礎上,2015年開始運用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産停産、移送行政拘留、移送涉嫌污染環境犯罪等5種手段,加大執法處罰力度。對重型柴油車等移動源,實施閉環管理,嚴格路檢路查、入戶抽查和專項執法。2017年北京市成立環保警察隊伍,強化環境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提高環境執法的威懾力。

  同時,加強重污染應急監管。2014年以來,5次修訂《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不斷完善預警分級、應急措施、應急響應和組織保障,使預警機制、預警分級和啟動條件更加科學,不同級別的減排比例更加具體,有效發揮了“削峰降速”的作用。嚴格落實應急預案,按預警級別,及時啟動機動車限行與管控、燃煤和工業企業停限産、工地停工、道路保潔等措施。全市有關部門按職責加大應急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加強執法力度,促進應急預案措施落實到位。不斷加強應急預警,更從容、更有效地應對空氣重污染。

  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實現地方大氣環境品質改善關鍵在於各級黨委政府堅強領導和決心,制定清晰明確的目標,提供有效支撐的法規、制度和政策,以及有力的措施和落實;同時,公眾的積極參與對於推動大氣環境改善和促進社會和諧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