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致豐收我們收穫著希望

2019-09-23 15:53: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數描中國,筆耕不輟!今天是一年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也是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雖説是一個年輕的節日,卻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農耕文明。今天,一起來聊聊豐收的喜悅!

  “民以食為天”,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就有人預言,中國政府解決不了人民的吃飯問題。然而,我們很快就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此後,糧食生産有了一定的發展。

  改革開放後,以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為標誌的農村改革全面鋪開深化,為農業注入不竭動力。1978年全國糧食總産量為6000多億斤,1984年達到了8000億斤,6年間登上兩個千億斤臺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生産,一再強調“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國糧食生産在起點較高的情況下再上新臺階,2018年總産量為13158億斤,比1949年增長4.8倍,年均增長2.6%。

  説到這裡,種田也早就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因為農耕3.0時代已經到來,我國農業生産實現了由主要依靠人畜力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的轉變!1952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僅18.4萬千瓦,拖拉機不到2000台,聯合收穫機僅284台。而隨著農業現代化不斷推進,2018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7%,其中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産率,也逐步把農民從高強度農業生産勞動中解放出來。農民朋友們有了更多時間自我提升,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2018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與2005年相比提高了10.3個百分點。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顯示,受過專業技術培訓的農業生産經營人員達到3467萬人。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不斷壯大,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力軍。截至2018年,各類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780萬人,為現代農業發展增添新活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新時代,新農民,新突破!我們的設施農業、無土栽培、觀光農業、精準農業等新型農業生産模式快速發展。2018年末全國農業設施數量3000多萬個,設施農業佔地面積近4000萬畝。新型農業生産模式突破了資源自然條件限制,改變了農業生産的季節性,拓寬了農業生産的時空分佈,為城鄉居民提供豐富的新鮮瓜果蔬菜,加快推動了我國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今天,中國農民,收穫希望!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