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70年,偉大的奮鬥精神(望海樓輝煌中國精神篇②)

2019-09-18 13:1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70年前,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出現在了世界的東方。對於這個剛剛誕生的共和國,有不少西方人士心存懷疑,他們認為眾多的人口是新中國不堪負擔的壓力,甚至有人預言中國政府解決不了人民吃飯問題。

  然而70年過去,中華大地可謂“換了人間”。經過長期積累和不懈奮鬥,中國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準與日俱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驚人的歷史成就面前,一切質疑和否定早已煙消雲散。

  中國人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來之不易,其中凝聚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浸透著中國人的辛勤汗水,也蘊含著中國人的巨大犧牲。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是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書寫的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而貫穿始終的一條文脈就是偉大的奮鬥精神。中國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回溯華夏曆史長河,奮鬥精神是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民族基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剛健有為、積極進取被認為是做人、成事的基本態度。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革故鼎新、自強不息,建大好河山,墾廣袤良田,治大江大河,營造多姿多彩的生活,推動中華文明綿延賡續,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砥礪奮鬥精神,使之深深融入自己的血液和靈魂。

  聚焦中國近現代史,奮鬥精神是推動歷史不斷發展前進的密鑰。建立中國共産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也是中國人民砥礪奮鬥的三座歷史豐碑。從一代代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拋頭顱、灑熱血,到革命戰爭年代紅軍翻雪山、過草地,再到深化改革開放時期啃硬骨頭、涉深水區……不難發現,中國人每一次從困難中站起來繼續向前,每一次創造、每一次超越的背後,都有奮鬥精神提供著強大的支撐。

  站在新時代歷史方位,奮鬥精神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需動力。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當今中國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奮進的時代,必須傳承和弘揚偉大奮鬥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中國70年裏,那些展現奮鬥精神的身影歷歷在目:為堵井噴,“鐵人”王進喜縱身躍進泥漿;狂風肆虐,“公僕”焦裕祿帶頭頂著風沙去查風口;武夷山下,“樵夫”廖俊波身先士卒“背石上山”……今天我們所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更是屬於奮鬥者的時代。新時代的奮鬥者,是鑽研技藝的“大國工匠”,是奮戰在扶貧一線的駐村幹部,是風雪中穿行的快遞小哥,是千千萬萬的勞動者。每一個為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的奮鬥者,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奮鬥精神的接力者、傳承人,他們正在廣袤的國土上續寫著近14億中國人民偉大奮鬥的歷史新篇章。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