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兩年 青藏高原部分沙化區修復
青藏高原,在西藏境內有重要的雅魯藏布江流域,青海有被譽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地區之一。脆弱的生態系統下,部分非沙漠的地區開始出現了荒漠化特徵,如何使高原沙化程度降低,近日中華環保基金會組織全國各方力量在青藏高原做了一些嘗試,通過種草,部分生態退化區得到修復。
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日喀則南木林縣艾瑪鄉,海拔將近4000米,這裡有一片沙化土地,土壤板結沙石裸露。 從2016年開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立了喜馬拉雅環保公益基金,該基金會近兩年已經在西藏地區種下了166萬平方米的綠麥草和100株龍膽花。沙化土地經過人工種植,幾年後生態基本得到修復。
西藏 日喀則市南木林縣副縣長 張波:通過人工種草之後,增加了我們的植被覆蓋率,減少了風沙日數,最重要的是群眾的經濟收入增加了。
環保公益模式加入高原生態保護
在青海三江源黃河發源地,海拔最高的一個縣曲麻萊縣的麻多鄉,也存在同樣問題。沙化面積逐年加大,這些原來還是大面積的草場因為鼠害而千瘡百孔,土地漸漸沙化而撂荒。
青海 曲麻萊縣麻多鄉黨委書記 洛周江措:草原退化最嚴重的還屬於鼠害,在每個平方裏頭都有三到四個鼠眼,它不僅僅是挖根,而且把草根全吃掉以後,土地全形成這種沙化這種,整個我們麻多鄉已經退化到基本上將近50%到60%。
在麻多鄉退化土地上大面積種植中草藥靛青根和野槐後,由於藥材根莖較苦,老鼠不愛吃,鼠害被有效遏制。
青海 曲麻萊縣種植基地負責人 孫建飛:通過種植我們發現,這裡種中藥品質特別好,同時還能保護三江源因鼠害而退化的土地。
科學種植 沙化土地恢復後實現經濟價值
種什麼,能帶來什麼生態效果,這些都是由專家們經過科研攻關來實現。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青海共完成退化土地治理任務30多萬公頃,三江源地區沙化程度持續逆轉。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 王恩光:選擇什麼土地去種,一方面去治理沙化土地,一方面去改善生態,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不施化肥,不用農藥,生態和經濟效益才能最大化。生態轉變需要科研探索,而依靠當地政府和牧民這些都難以實現,解決高原生態問題需要籌備更多社會資金和力量來參與,公益基金整合了社會上的資金,提供了改善生態的必要條件。
中華環保基金會秘書長 徐光:需要全社會的參與,需要企業的參與、政府的參與、社會組織參與,特別是公眾的參與。把扶貧工作、生態這方面進行結合,這也是我們基金會這些年一直在探索的一項工作。
(央視記者 童盈 趙波 家華)
(編輯 郭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