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民健康,邁進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民生事之“病有所醫”篇

2019-08-09 11:19: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 題:全民健康,邁進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民生事之“病有所醫”篇

  新華社記者

  【引言】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健康中國建設的這一重要論述,贏得全社會強烈共鳴。

  回應民生期盼,把握時代脈搏。從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發佈《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努力實現讓人民群眾“病有所醫”的民生承諾。一幅健康中國的嶄新圖景正在一步步繪就。

  【故事一】“15分鍾醫療圈”便捷老鄉看病

  冬日的嚴寒,抵不住心底的牽掛。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鎮江丹徒區世業鎮衛生院,了解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村民看病就醫情況。

  “當時天冷,握手時我本來只伸了一隻手,另一隻手揣在口袋裏,但是他兩隻手握住我,我趕緊把另一隻手也伸了出來。”

  當時在場的魏定瑜老人感受到的,不只是習近平總書記手心的溫度:“那天,總書記除了詢問身體情況,還關心我們看病方便不方便、醫療費用貴不貴、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滿意不滿意。”

  4年多後的今天,75歲的魏定瑜還時不常來到衛生院,在自助設備上測血壓,心裏還牢牢記著總書記的叮囑。

  病有所醫,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也是總書記深深的牽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一點一滴的努力,跬步千里的躍升。近年來,世業鎮衛生院與鎮江康復醫療集團聯合成立心血管、糖尿病等5個聯合門診,除配齊常規科室外,還配有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醫療設備。

  魏定瑜也明顯感受到衛生院的變化:“雖然是在鎮上,但也可以接受到市級醫院的治療。”老魏前一陣膝蓋疼,衛生院副院長鄭文慧給他拍了個片子,當即傳送至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一分多鍾醫生診斷已經回傳:骨質增生。“從掛號到拍片,我只用了5分鐘,花了12塊錢。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鎮衛生院之變,折射出鎮江醫改向前邁出的堅定步伐。通過遠端會診、分級診療,基層醫院和當地三甲醫院建立起聯合診療機制,老百姓越來越享受到家門口“15分鍾醫療圈”的更多便捷實惠。

  如今,世業鎮居民在衛生院門診就診率由2015年前的63%,提升到2018年的81.6%。

  【記者手記】

  家門口的衛生院建得好不好,直接關係群眾的身體健康。

  世業鎮,浩浩長江中的“一座小島”。在過去,全鎮約1.4萬老百姓“既怕病要命,也怕交通要命”。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世業鎮衛生院考察後,這家鄉鎮衛生院帶給居民的“健康紅利”正在逐漸釋放,“小病不出島”正變為現實。

  魏定瑜所體驗到的“分分鐘聯網挂專家號”,是如今很多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強起來”的縮影——當前,我國已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著力打造家門口的“15分鍾醫療圈”。老百姓對“病有所醫”的期盼,正轉化為看病就醫實實在在的實惠。

  【故事二】健康扶貧攆走脫貧“攔路虎”

  地處呂梁山區深處的山西省岢嵐縣,山大溝深、坡陡地瘠。

  道阻、家貧、病疾,緊緊捆綁住了這裡的鄉親。

  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趙家洼村王三女一家的日子過得十分艱辛。

  年輕時,王三女就患上風濕性心臟病和高血壓,這些年又引發慢性支氣管炎。雪上加霜的是,前些年丈夫、兒子相繼離世,兒媳婦也離了家,患有殘障的孫子、孫女只剩她一人獨自拉扯。

  2017年6月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這位特困戶的家,安慰王三女好好生活,叮囑當地幹部安排好她孫子和孫女的特殊教育。這份溫暖,讓王三女銘記在心。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一脫貧路上的“攔路虎”,是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必須解決好的問題。

  在岢嵐縣考察後,習近平總書記又在太原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要求對因病致貧群眾加大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幫扶力度。

  如今,隨著整村搬遷,王三女從土坯房搬進了新樓房,經常有家庭醫生到府送醫送藥。去年,王三女住了兩次醫院,總費用8914.3元,自己只花了525.77元。

  岢嵐縣醫療保障局局長程富生説,近兩年來,我們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提出的要求,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今年上半年住院3967人次,總費用2613.24萬元,通過“三保險、三救助”報銷補償後,貧困戶報銷比例超過90%。

  “三保險、三救助”,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在山西考察工作後,山西省為化解因病致貧而實施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報銷等,實現對貧困人口看病就醫的兜底保障。

  到2018年底,王三女一家三口成功脫貧。年近七旬的她由衷感慨:“趕上了好時代,是咱最大的福氣。”

  【記者手記】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幹。”

  廣為流傳的順口溜,是農民怕生病、病不起的真實寫照。

  哪有困難,哪就是牽掛。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截至目前,我國已有670萬戶因病致貧返貧戶實現脫貧,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數量增加到25種。

  摸清因病致貧人口的“底子”,開出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方子”,未來兩年內,我國將精準補齊醫療保障政策短板,讓更多“王三女們”走出因病致貧返貧之困。

  【故事三】守好百姓用藥安全底線

  “安全、可靠、放心”——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對藥品生産提出這樣的要求。

  “4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已成為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座右銘,時刻不忘。”公司生産副總經理尤海濤説。

  時值三伏天,尤海濤也穿戴一身整齊的工裝。

  擔任主管生産的副總經理後,尤海濤更加明白一粒小藥片背後的民生關切:“小小一粒藥,是一個企業對藥品安全、有效、創新的責任,它承載的是人命關天,也決定著企業生死。”

  “藥品安全責任重於泰山……每家制藥企業都必須認真履行社會責任,使每一種藥、每一粒藥都安全、可靠、放心。”站在當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到過的車間裏,尤海濤一字不差復述著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他告訴記者,將這些話爛熟於心,不僅因為這是總書記交辦的“任務”,更要時刻警醒自己,一粒小藥片,關係著群眾生命安全,容不得絲毫馬虎。

  從動物臟器全程冷鏈運輸、實時記錄溫度,到設計並建設了國內先進水準凍乾粉針生産車間、全自動偵檢機實現産品真空密封性逐瓶檢查,再到每條無菌生産線每半年進行一次培養基模擬灌裝試驗……

  “牢牢把好藥品品質關。”尤海濤説,“想要企業發展永遠在路上,藥品品質安全就得永遠在路上。”

  【記者手記】

  藥品安全,人命關天。

  新藥好藥的便捷可及,更是千萬患者的迫切希望。

  抗癌藥零關稅、加快新藥審批、建立全程追溯制度……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打出組合拳,致力於把“安全、可靠、放心”寫入藥品生産銷售使用全流程。隨著政策紅利逐步釋放,更多患者將用上放心藥、廉價藥。(記者:陳聰、邱冰清、梁曉飛、金津秀、岳冉冉)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