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破7”影響有限 匯率穩定可期
人民幣對美元離岸、在岸價格雙雙突破7元大關——
“破7”影響有限 匯率穩定可期
人民幣對美元離岸和在岸匯率先後突破“7”的整數關口,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專家表示,在外部環境出現較大變化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市場情緒出現一定波動是正常現象,實際影響有限。相反,由於中國經濟整體運作平穩,經濟增長潛力逐步釋放,將為匯率基本穩定提供根本支撐——
8月5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雙雙突破7元大關,創下11年來新低。
“7”,一直被認為是市場重要心理關口。人民幣匯率為何“破7”?“破7”後走勢會如何?對企業和居民有何影響?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
消息面影響是直接誘因
“受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及對中國加徵關稅預期等影響,今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突破了7元,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繼續保持穩定和強勢,這是市場供求和國際匯市波動的反映。”5日,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市場人士也表示,近期消息面的影響,應該是此次“破7”的直接誘因。
“上周受美聯儲降息等消息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美元指數衝高回落。今天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破7’,是市場情緒變化的反映。”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
“受對中國加徵關稅預期等影響,美股大跌,原油暴跌,人民幣跌破‘7’關鍵位置。”嘉盛集團首席中文分析師黃俊稱。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實施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是由這一機制決定的,這是浮動匯率制度的應有之義。從全球市場角度觀察,作為貨幣之間的比價,匯率波動也是常態,有了波動,價格機制才能發揮資源配置和自動調節的作用。
“如果回顧過去20年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會發現人民幣對美元既有過8元多的時候,也有過7元多和6元多的時候,現在人民幣匯率又回到7元以上。”上述負責人説,需要説明的是,人民幣匯率“破7”,這個“7”不是年齡,過去就回不來了,也不是堤壩,一旦被衝破大水就會一瀉千里;“7”更像水庫的水位,豐水期的時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時候又會降下來,有漲有落,都是正常的。
測算顯示,儘管近期人民幣對美元有所貶值,但從歷史上看,人民幣總體是升值的。過去20年國際清算銀行計算的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都升值了30%左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了20%。
今年以來,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仍保持著穩定地位,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是走強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了0.3%。今年初至8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貶值0.53%,小于同期韓元、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等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匯率的跌幅,是新興市場貨幣中較為穩定的貨幣,且強于歐元、英鎊等儲備貨幣。
預計未來保持基本穩定
人民幣匯率“破7”後走勢會如何?
溫彬認為,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日益完善和市場化程度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也會增強,對於是否“破7”無需過度關注。目前,中國經濟運作平穩、國際收支平衡、金融風險可控,人民幣匯率指數穩定,相反美元指數仍有繼續下跌空間,人民幣對美元不存在貶值基礎,預計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準上雙向波動。
“中國經濟是人民幣的‘定海神針’。經濟增長放緩是全球性的普遍現象。如果橫向比較,中國經濟在全球主要國家中仍有明顯優勢,保證了人民幣沒有大跌的基礎。”黃俊表示,人民幣“破7”對市場心理的衝擊遠大於對經濟本身的衝擊。中國央行應做好市場預期管理,穩定市場心理預期。心理穩定了,“破7”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將化為無形。
“打破整數價位的禁忌,更應視為人民幣匯率彈性提升的必然結果。至少從近期央行多次在離岸市場發行央票等措施來看,央行的操作目標仍然是從逆週期宏觀審慎的角度維護人民幣有效匯率的基本穩定。”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人民幣匯率有彈性、有韌性,是中國經濟在外部衝擊面前具備更強韌性的前提條件。
“人民幣匯率走勢,長期取決於基本面,短期內市場供求和美元走勢也會産生較大影響。”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有利於發揮價格杠桿調節供求平衡的作用,在宏觀上起到調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功能。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製造業門類齊全,産業體系較為完善,出口部門競爭力強,進口依存度適中,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國際收支有很強的調節作用,外匯市場自身會找到均衡。
“從宏觀層面看,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增長韌性較強,宏觀杠桿率保持基本穩定,財政狀況穩健,金融風險總體可控,國際收支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大體平衡,外匯儲備充足,這些都為人民幣匯率提供了根本支撐。”上述負責人説,特別是在目前歐美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的背景下,中國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的貨幣政策保持常態的國家,人民幣資産的估值仍然偏低,穩定性相應更強,中國有望成為全球資金的“洼地”。
“下半年到明年,在逆週期宏觀政策推動下,內需增長、包括投資和消費都可能保持平穩運作,應該會對匯率穩定發揮積極作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中國宏觀政策的逆週期調節資源比較充沛,政策發揮作用的空間比較大等一系列的因素將有助於人民幣匯率未來在合理均衡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未來人民幣匯率會有波動,但不會出現持續大幅度貶值。
雙向浮動仍是常態
有觀點認為,人民幣匯率“破7”會産生恐慌,導致大量資本外逃。對此,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持有上述觀點的人“完全是自己嚇自己”。
余永定認為,一方面,中國經常項目仍是順差,不存在很大換匯壓力;另一方面,資本外逃已不像2015年、2016年時那麼容易,短期內外資也不能把大量利潤匯走。
中國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從投資角度看,人民幣匯率整體有望保持平穩,因為以往邏輯難以複製。“市場對貿易爭端影響有較為充分的消化,投資者更為理性。同時,國內經濟內生性增強,國內政策空間相對較大,人民幣資産估值洼地,全球資金流入趨勢未變。以往新興市場出現的資本外流、匯率貶值、資産價格暴跌的邏輯已經轉變。”他説。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外匯管理要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破7”後這一政策取向不會變。
“對普通老百姓而言,過去20多年,人民幣對美元和一籃子貨幣升的時候多、貶的時候少,老百姓主要金融資産集中在人民幣上,受到最好的保護,其對外的購買力穩步攀升。”上述負責人説,企業也是如此。我們不希望企業過多暴露在匯率風險中,支援企業購買匯率避險産品規避匯率風險。同時也要看到,目前人民幣匯率既可能貶值,也可能升值,雙向浮動是常態,不僅是企業,即便更為專業的金融機構也難以預測匯率走勢。
因此,央行建議要專注于實體業務,不要將精力過多用在判斷或投機匯率趨勢上,要樹立“風險中性”的財務理念,敘做外匯衍生品應以鎖定外匯成本、降低生産經營的不確定性、實現主營業務盈利為目的,而不應以外匯衍生品交易本身盈利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