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護送”一江凈水向東流
新華社重慶7月25日電 題:重慶:“護送”一江凈水向東流
新華社記者周凱
位於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市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飲水安全至關重要。近年來,重慶市直面薄弱環節強化污染防治,針對突出問題加強生態修復,走深走實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綠色發展之路,2018年長江幹流15個監測斷面水質均為Ⅱ類,“護送”一江凈水向東流。
強力治污保凈水
“以前大家都不敢開窗,現在成了居民散步的好地方!”家住重慶市永川區棠城公園旁的市民徐先生,指著小區前的臨江河説。長江一級支流臨江河穿永川城區而過,由於生活污水直排、處理設施滯後等原因,多年來是一條黑臭的“龍須溝”。
不能讓污水匯入長江。2017年永川區啟動臨江河綜合整治,已投入近8億元修復雨污管網、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改造河道景觀。經過一年多的整治,目前臨江河永川出境斷面水質從去年的劣五類穩定達到四類,兩岸綠植、水中荷葉、親水步道讓部分河段成了市民休閒“打卡”地。
長壽區長江北岸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重慶市重要的工業聚集地。在園區應急管理中心,記者看到高清視頻、線上監測等設備“緊盯”各企業風險源,一旦出現突發環境狀況,消防、環境等部門可快速趕往現場。
長壽經開區環保局局長唐雅江介紹,長壽區已累計投入超過100億元建成污水處理廠5家,重點區域管網實行地上可視化,並構建 “裝置—工廠—片區—經開區—河流”五級圍堰攔防體系,確保突發事故污水不流入長江。
近年來,重慶市統籌“建設施、抓治理、強監管、促改革”,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針對環保設施短板,今明兩年將投入110億元修建污水、危廢等處理設施;對不達標重點河流開展整治攻堅,48段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19條重點河流全部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陳衛説:“通過系統性流域治理,重慶42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0.5%,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
生態修復提“顏值”
在江津區數十公里長的濱江路,綠油油的青草如同綠色地毯鋪在長江岸邊。而幾年前,這裡佔地種植、採砂加工嚴重破壞了岸線生態。
江津區長江江段佔重慶長江幹流長度的約五分之一,為保障豐富的岸線資源不被粗放利用,江津區已規劃長江岸線43個功能區,其中開發利用區1個、控制利用區11個,保護區、保留區31個。該區水利局幹部甘朝雨介紹,2018年全區長江沿線所有砂石堆場全部取締,並安裝智慧視頻監管重點江段,有力修復了岸線生態。
長江生態問題表現在水裏,根子在岸上。重慶市大力實施長江兩岸國土綠化、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石漠化治理等重大工程,全面修復長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
嘉陵江、長江兩江交匯,縉雲山、中梁山等四山縱列,構成了重慶主城區獨特的山水城市景觀。為破解過度粗放開發、江岸生態破壞等問題,2018年重慶市開展“兩江四岸”提升工作,優化濱江佈局、修復江岸生態,開展城市治污、增綠、減量、留白。
在兩江新區嘉陵江畔,當地政府結合江岸整治,建成一個面積4000多畝的“金海灣”濱江公園,芳草萋萋、鳥語花香,前來休閒的市民絡繹不絕。類似的親水空間、觀景平臺、慢行系統近年在“兩江四岸”越來越多。
得益於污染防治、生態修復,一座“顏值”更高、“氣質”更佳的山水之城正呈現在世人面前。
生態顏值”換價值
在長江邊的巫山縣曲尺鄉,在外打工多年的王恩海返鄉種上了15畝脆李樹,勤於鑽研的他種出的脆李個頭大、口感好,“我的李子不用推銷,去年兩棵最大的樹的果子賣了5000多元。”
曲尺鄉黨委書記徐培濤介紹,全鄉2萬畝挂果脆李去年銷售2億多元,今年脆李開花半個月就接待遊客1.5萬人,戶均增收萬元以上,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
三峽庫區山高、坡陡、峽谷深,如何保護生態又要增收致富曾困擾著幹部群眾。重慶市圍繞“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壯大生態産業,用“生態顏值”換産業價值。
“朝辭白帝彩雲間”,扼守瞿塘峽口的奉節縣有白帝城等歷史文物,李白、杜甫、劉禹錫等大詩人曾在此留下諸多名篇。前些年,奉節是全國産煤百強縣之一,挖煤帶來了短期利益,卻毀壞了綠水青山。如今,奉節關停39個煤礦,深挖詩詞文化、壯大臍橙産業,讓群眾吃上了“生態飯”。
生態産業綠了山水,好山好水又提升了生態價值,三峽紅葉、高峽平湖、忠州橘鄉等一批文旅産業名片在三峽庫區日益唱響。走深走實“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 之路,正讓重慶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