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江之變】鄉村振興闖新路 上海朱涇“美麗蝶變”
新華網上海7月18日電(劉夢姣)聚焦産業興旺,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近年來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鎮11個村發生了“美麗蝶變”。如今的朱涇正漸漸變得既有“面子”,又有“裏子”。
探索新路子:打造“靈雨花海”特色小鎮
朱涇鎮結合當地實際,以“靈雨花海”特色小鎮建設為突破口,按照“西進、中疏、東優”的戰略佈局,統籌推進城鎮“西進”新集建區和4000畝生態林地建設,著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區,引導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
這樣的路線圖繪好後,朱涇鎮又找準鄉村振興著力點,盤活了“三塊”地:一是推動土地流轉,鼓勵承包地向大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通過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生産率;二是激活集體建設用地,利用村級集體建設用地開發鄉村旅遊、民俗民宿、創意辦公等項目;三是整理好宅前屋後路邊河旁閒散地,大力開展小果園、小花園、小菜園建設。
朱涇鎮黨委書記李士權説:“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産業振興。單靠在現有的傳統農業上做文章,鄉村振興就很困難,一定要找新路子。”
找到了新路子後,還需要多方合力支援。朱涇鎮在堅持黨建引領、政府引導的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專業的機構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鄉村建設。
“花開海上”生態園是“靈雨花海”特色小鎮重點工程之一。2017年,有35個村民小組、涵蓋區域面積6.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35畝的朱涇鎮待涇村與“花開海上”投資方達成協定,將村裏600畝土地和閒置農房租給園方。生態園就在朱涇鎮待涇村落了戶。“放在以前,很少有人把資金投在鄉村。”李士權説。
綠色助發展:貧困村變身網紅“打卡”地
綠色鋪就發展底色。經過對環境的大力整治,朱涇鎮待涇村由曾經的貧困村華麗變身,成為上海及周邊地區網紅“打卡”景點。
2018年,朱涇鎮待涇村拆除計劃內面積11856平方米,拆除計劃外面積11813平方米,已完成7條村級河道疏浚,新建橋梁10座,兩岸種植草坪5000多平方米,植樹2萬多株。
2019年,朱涇鎮待涇村還有2000多平方米違建任務正有序拆除中。“在去年年底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的整治過程中,朱涇鎮待涇村村民起初並不配合,”李士權説,“我們組織志願者進駐村裏近一個月,累計走訪6000多戶,不分白天晚上,大量聽取農戶的意見,最終解決了問題。”
“如今,朱涇鎮待涇村村民已經從中嘗到了‘甜頭’。”李士權提到一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花開海上”生態園2016年開園後,接待遊客60萬人次;園區每年解決120人的就業,花季可再增加80人,年增加村民收入250萬元左右;“花開海上”生態園門票收入的10%歸村集體所有,停車場收入全部歸村集體所有;去年僅國慶節停車費,村裏就收到5萬塊;2019年民宿項目建成後,一些農民還將有5到6萬元的租金收入……
鄉村美了,生活富了,朱涇鎮待涇村村民也樂了。
村民都説,朱涇鎮待涇村的河水更清了,道路更乾淨了,樹更綠了,花更艷了。“我們現在好像生活在到處鳥語花香的大公園中,心情更舒暢了。”
“我身體不怎麼好,在村裏本來沒有活幹,手頭也沒有錢。現在政府幫忙改造了房子,我們也掙得到錢了。國家政策好,我們享福了!” 67歲的朱涇鎮待涇村村民趙亞芳説,“現在河兩岸都是乾乾淨淨的,也是托了國家(政策)的福氣!”
爭當排頭兵:做上海最好的鄉村振興示範村
待涇村的變化只是朱涇鎮11個村“美麗蝶變”的縮影。
近年來,朱涇鎮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思路,科學編制鄉村規劃,優化農業産業空間佈局,以點帶面、連線成片,逐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六個一”專項行動。
作為朱涇鎮美麗鄉村建設的“排頭兵”,待涇村目前建設尚未完善。“遊客來想喝咖啡,沒地方去;想體驗農村生活,酒店還沒完全建好。下半年,待涇村將開始全面推進精品酒店開發等工作。”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上海最好的鄉村振興示範村以及全國有影響的鄉村振興示範村,為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上海特點的鄉村振興道路做好實踐、作出貢獻。”李士權説,“再過兩年,這裡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