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先鋒在北京(1)490名單縣流動黨員的北京“安家記”

2019-07-15 18:00:00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字號

  編者按:據統計,山東在京流動黨員近2萬人,他們離鄉不離黨,在北京幹事創業的同時,積極加入山東在京的流動黨組織,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為首都和諧穩定和家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即日起,山東省駐京辦聯合省網媒集團海報新聞打造“先鋒在北京”欄目,推出系列報道,呈現優秀在京流動黨組織黨員的風采和助力家鄉發展的故事。  

  記者 姜雪穎

  “有人説流動黨員就像水,握不住,不好管。而我覺得,把每一滴水聚集起來,就可以融成一望無際的大海,發揮最大作用。”懷著這樣的初心,2017年7月,在上級黨委和李佳桐等在京的單縣490余名流動黨員共同努力下,單縣(北京)聚英流動黨員黨委成立,抓黨建,助力家鄉發展,一系列活動讓流動黨員找到了“新的家”。

2017年7月,單縣(北京)聚英流動黨員黨委揭牌成立。

  流動黨員終於在北京“安家”

  今年50歲的張銀軍,是一名擁有22年黨齡的老黨員,原本是單縣高韋莊鎮大徐莊村的幹部,自1999年從家鄉到北京創業,就再也沒有像樣的黨組織生活,找不到組織的漂泊感一直是困擾著他。

  2017年7月的一天,張銀軍接到電話通知,要在北京成立單縣流動黨支部,他半信半疑。以前他總是羨慕別人,“人家從河南過來收廢品的,每個月都能參加黨員學習!我只能偶爾回老家時才能過上組織生活”。

  經過仔細打聽才知道,2017年山東省委在京機構人員工委成立後,把山東省在京流動黨員的組織建設放在黨建工作首位。“單縣縣委組織部給了我們一份約490人的名單,大家分頭聯繫,不少人直接挂電話,以為是騙子。”中共山東單縣(北京海澱區)聚英流動黨員黨支部書記高靜參與了籌備工作,剛開始被誤解的情況真不少,這麼多年沒有流動黨組織,一時之間難以取得信任。“電話經常被拖黑,我就換個電話繼續打,或者發資訊,甚至通過對方老家的村書記聯繫。”

單縣(北京)聚英流動黨員黨委正在開展黨組織生活。

  “這次必須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這是高靜的想法,也是所有單縣在京流動黨員的心聲。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7月29日,單縣(北京)聚英流動黨員黨總支成立,同年12月17日,“黨總支”改制為“黨委”,490余名流動黨員終於有了新家,兩年間還收到了100多份入黨申請書。

  一首《流動的黨旗》唱出流動黨員心聲

  “一面鮮紅的黨旗,點亮了晨曦,眼前一幅幅畫卷,奮進在一起……”最近,單縣在京流動黨員們總是在哼唱這首名叫《流動的黨旗》。

出自單縣的著名軍旅歌唱家陶紅帶領單縣在京流動黨員一同學唱《流動的黨旗》

  “我們想為建黨98週年獻禮”,李佳桐説,“大家都説今年要創新,留下一些有靈魂的、穿透力強的聲音,就想到了要創作一首歌曲,這也是我們黨建工作的創新”。為此,她們特意找了一位單縣教師作詞,加班加點推敲細節,從初步想法到歌曲MV落地,僅用了40天。

  這首由單縣人原創的《流動的黨旗》一經推出,就受到黨員們的廣泛傳唱。6月15日,出自單縣的著名軍旅歌唱家陶紅與41名單縣在京流動黨員在北京朝陽公園,共同唱響這首歌。今年菏澤市慶七一歌咏比賽上,單縣本來選定了歌曲,當聽到這首歌后,立馬重選這首歌參賽。

  陶紅在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時説,“我是單縣人,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我都忘不了那裏的父老鄉親。學唱《流動的黨旗》活動,也算是我對家鄉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單縣(北京)聚英流動黨員黨委流動黨員代表慰問單縣貧困家庭。

  有了新家,不忘單縣老家

  流動黨員不僅在北京幹事創業,同時不忘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單縣(北京通州區)流動黨員黨支部的入黨積極分子黃少龍在北京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偶然間聽説一個單縣有個叫劉新軍的青年,想到北京來發展,可只有高中學歷的他,並沒有一技傍身,很難在北京立足。

  聽説此事後,黃少龍立馬聯繫到劉新軍,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結合劉新軍的意向,幫他聯繫學習烹飪技術,學成之後還幫他推薦了工作。如今,劉新軍已經獨立帶廚師團隊,“月薪上萬不是問題”。

  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從單縣走出來,通過黃少龍學習技能,推薦就業。“只要是老家來人,給我打電話,我都會幫忙。”黃少龍説,這份鄉情是割捨不斷的。而如今成為入黨積極分子的他,更是用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帶頭支援家鄉發展。

  黃少龍事跡是單縣流動黨員助力家鄉發展的一個縮影。李佳桐説,今年,單縣(北京)聚英流動黨員黨委還將著力打造“紅色農莊”品牌,建設單縣湖西學校、公益技能培訓學校,推動“清農學院”落地,一系列項目在單縣落地生根。

  “流動的黨旗,飄揚在北京,無論在哪,都要給國家、家鄉做貢獻”,李佳桐如是説,正如《流動的黨旗》歌詞上所寫:“離鄉不離黨,助家鄉全心全意。高飛不斷線,守望著江山萬里。”

[責任編輯:陳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