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辯證思維的文化維度

2019-07-15 16:22: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梅景輝(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辯證思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方法的精髓,也是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方法的核心。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辯證思維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開拓創新的重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而要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就必須把握辯證思維的思想內涵,並深刻理解辯證思維的文化維度。

  

  辯證思維是將感性、知性與理性融為一體的思維方式,是辯證的方法論與認識論的統一,使人在思想觀念中以辯證、系統的方式來看待世界與人自身的發展。辯證思維具有反思批判的精神,作為馬克思主義創始者,馬克思的辯證思維,首先表現為對於德國古典哲學的批判,特別是對於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的批判與揚棄,他是在傳統的哲學地基上建構了新的思想世界。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既是相對獨立的思想單元,又是相互統一的思想體系。馬克思每一部著作中都充滿了辯證法的精神,這一點在他關於文化傳統的分析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馬克思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域下,對傳統的思想文化持辯證反思的態度,他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馬克思關於人的創造性與文化傳統之間的關係,具有歷史性、現實性和辯證性三重維度。

  從歷史性維度來看,馬克思雖然將先輩的傳統,比喻為糾纏著活人頭腦的夢魘,但每一代人所創造的文化和思想,總是在之前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的。文化傳統對於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民族,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和根柢,新的思想理論只有在這種歷史性的基因和根柢上才能得以發展與創新。

  從現實性維度來看,歷史總是在創新創造中發展。人既是歷史的劇中人,更是歷史的劇作者。立足於文化傳統基礎上的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引領時代發展的根本路徑。而優秀傳統文化也必須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實現自身的歷史性使命。

  從辯證性維度看,馬克思主義強調我們應該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如何對待文化傳統上,作為中國先進文化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的中國共産黨人,總是本著科學的態度,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致力於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辯證思維不僅蘊含于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之中,同樣蘊含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維方法之中。中國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從根本而言,既是思想學説的爭鳴,也是思維方式的爭鳴。雖然,諸子百家的思想旨趣有所異同,但辯證思維方式,卻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最鮮明的特徵。無論是儒家的“和而不同”,還是道家的“有無相生”,或者法家的“矛盾之説”,都包含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也展現了深刻的辯證思維方式。即便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的封建時期,辯證思維依然是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主體性思維,在中國道統和學統的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辯證思維和辯證法的精神,融入中國人的思想血脈之中,構成中國價值和中國精神的主導性思維方式。同時,科學對待傳統文化,也需要具有辯證的思維方式。雖然不同時期,對於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理解,但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需要運用辯證思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接受與傳播,也是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基礎之上。毛澤東同志就深刻指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予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産。”

  在新中國的發展歷程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直是文化建設的主要方針。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等領導人依然辯證地看待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他在1960年同外國代表團談話時就明確指出,對中國的文化遺産,應當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這也表明,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還是中國傳統文化,其中都具有思想性的元素,我們要善於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中挖掘思想精髓,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改革開放之後,經濟建設成為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但文化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依然發揮著引領性的作用。經濟建設與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均衡發展,成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鄧小平同志在1979年就明確提出要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文化建設方針。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同志也都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之間的相互融合與辯證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科學對待文化傳統。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辯證思維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價值體現,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

  從文化的傳承創新來説,辯證思維能夠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辯證精神使中國文化能夠因時而化,因勢而新。無論是百家爭鳴時期,還是獨尊儒術時期,或者在儒釋道合流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辯證思維一直延續不絕,既通過不同流派的思想爭鳴相辯相成,又通過對外來文化的涵容與轉化,為博大精深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增強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思想底蘊。

  文化創新的前提是思維方式的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但更具有深遠影響的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辯證思維方式。變動不居的辯證思維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處於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狀態,從而與時偕行,與時俱進。從雅斯貝爾斯所説的軸心時代至今,中國文化傳統歷經兩千多年風雨,依然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併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元素。

  《光明日報》( 2019年07月15日 06版)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