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強黨】張國祚:中國夢的權威解讀和科學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共産黨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挑戰與機遇並存。為幫助廣大黨員幹部更好地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強黨》欄目推出學習體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系列文章。依據《綱要》的章節拆分細化,邀請部分參與《綱要》編寫的作者、理論專家和科研單位撰寫導讀文章,促進讀者更加系統全面、融會貫通地理解《綱要》內涵,深刻把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斷提高理論政策水準。今日刊發學習體會《綱要》系列文章之五,歡迎品讀。
作者簡介:張國祚,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馬工程)專家委員,教育部課程中心教材基地評審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委員會專家。現為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曾任中宣部理論局副局長、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育和宣傳工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為《綱要》)第四部分是關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的奮鬥目標,《綱要》將其概括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圍繞這一主題,《綱要》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答了人們普遍關心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什麼是中國夢?中華民族為什麼要前仆後繼追求“偉大復興中國夢”?
當今中國和當今世界,中國夢不僅是一個出現頻率很高、極富吸引力的政治術語,也是包含深刻內涵的一個理論。《綱要》首先對上述兩個問題做出了回答。
《綱要》寫道:“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國家富強,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在此基礎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民族振興,就是要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人民幸福,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嚮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景,已成為激蕩在近十四億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
《綱要》寫道:“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經歷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如此深切的渴望。”這兩句話實際上是告訴讀者,中華民族之所以熱切追求偉大復興,是因為我們在歷史上輝煌過、領先過,後來卻經歷了痛苦的磨難而暗淡過、落後過。正如《綱要》所寫:“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鴉片戰爭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深淵,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因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為什麼必須由中國共産黨來領導?
這是理解中國夢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一個決定中國夢能否實現的最根本性的問題。《綱要》明確回答了這個問題。
一是告訴讀者,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以前的所有政治力量、政治運動、政治組織都無法救亡圖存、改變中國落後挨打的命運。“從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到義和團運動,一次次奮起抗爭都失敗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但也未能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近代中國歷史表明,舊式農民戰爭和軟弱的資産階級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更不可能承擔起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直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無産階級政黨——中國共産黨登上歷史舞臺,中華民族才終於迎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中國共産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産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九十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 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於面對曲折,勇於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二是告訴讀者,歷史已經證明中國共産黨出色地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中國夢”。中國共産黨已經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使具有五百年曆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闢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使具有七十年曆史的新中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短短三十多年裏擺脫貧困並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徹底擺脫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創造了人類社會歷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跡,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無比燦爛的前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具備的三個必要前提是什麼?
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近,但今天的起點是黨領導人民長期奮鬥的積累,這個積累為我們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準備了三個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對於這三個前提條件,《綱要》給予了明確闡述。
一是“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二是“必須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我們黨已經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三是“必須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願,勇於改革開放,讓黨和人民事業始終充滿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我們黨已經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做到哪四個堅持?
通過學習《綱要》,我們領悟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進行偉大鬥爭,堅持建設偉大工程,堅持推進偉大事業,堅持依靠偉大人民。
《綱要》指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我們黨必須“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決重大問題,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要牢牢掌握鬥爭主動權,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在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堅定不移,在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敢於碰硬,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敢於動硬,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上敢於針鋒相對,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不拿原則做交易,不在任何壓力下吞下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因此堅持進行偉大鬥爭並不斷奪取新勝利。
《綱要》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勇於直面問題,敢於刮骨療毒,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因此必須堅持建設偉大工程,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經受住“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的四大考驗、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四大危險,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戰鬥力。
《綱要》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新時代我們黨所要回答好和解決好的時代主題就是我們“究竟應該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黨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自覺地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幹興邦, 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做到“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處理好內政外交國防、改革發展穩定等重大戰略問題,朝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穩步紮實前進。
《綱要》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素來有著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具有偉大的夢想精神,即使近代以來飽嘗屈辱和磨難,也絕不自甘沉淪,而是始終懷揣民族復興的夢想,追求光明美好的未來。中國夢的深厚源泉在於人民,根本歸宿也在於人民,只有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中國夢就是要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只要每個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就會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會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理論強黨出品,皆為原創,如蒙垂愛關注轉發,務請註明轉自黨建網或黨建網微平臺,以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