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朝關係70年:歷久彌堅金不換

2019-06-24 15:18: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推動朝鮮社會主義建設

  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此次出訪前,習近平主席用三個“加強”指出中朝關係發展的明確方向:加強戰略溝通和交流互鑒,為中朝傳統友誼賦予新內涵;加強友好交往和務實合作,為中朝關係發展注入新動力;加強溝通對話和協調合作,為地區和平穩定開創新局面。

  鐘飛騰認為,中朝友好合作始終是兩黨兩國關係的根本特徵。在新的形勢下,中朝關係新特點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朝鮮承諾堅持政治解決朝鮮半島問題,這是重要前提。第二,中方堅定支援朝鮮落實新戰略路線,這一共識是未來邁入新階段的中朝關係的核心特徵。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巴殿君認為,朝鮮正在從國家戰略規劃、經濟開發區建設、農村合作社改革等方面穩健、務實地推進經濟“革新”。朝鮮近年來的經濟成就已經超出國際社會的預期,這不僅符合朝鮮本國的利益,同時也有利於中朝經濟戰略對接,符合雙方的國家戰略目標與利益。

  笪志剛介紹,中國是朝鮮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雙方以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為中心的互補合作規模不斷擴大,旅遊、文化等人文交流也不斷取得突破。這鑄就了兩國合作的基礎。近年來,中朝友好合作不僅體現在經貿領域,還呈現向旅遊、教育、文化、科技、體育、媒體等領域擴大,向青年、地方和民生等領域傾斜的日益多元化態勢。

  “中朝雙方在朝鮮發展戰略上已經達成了共識,即從政治安全上構建穩定與和平的周邊環境,將國家的戰略重心轉變到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上。”鐘飛騰提到,為了有利於朝鮮更好地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中國願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一方面,中方將幫助朝鮮培訓適應新時期發展所需要的幹部和人才;另一方面,中方將擴大對朝鮮的交流合作。今後一個時期,相關各方應該在中朝領導人會晤基礎上,進一步創造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有利於朝鮮聚焦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外部環境。

  促進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繁榮

  此次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積極評價朝方為維護半島和平穩定、推動半島無核化作出的努力。習近平主席強調,半島問題高度複雜敏感。我們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來準確把握形勢走向,切實維護半島和平穩定。中方支援推進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為解決問題積累和創造條件。中方願為朝方解決自身合理安全和發展關切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願同朝方及有關各方加強協調和配合,為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地區長治久安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

  學者認為,中朝關係健康發展有助於推動全球無核化與防止核擴散進程。在郭銳看來,持續、穩定、務實地推動中朝關係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影響,對於緩解半島緊張局勢、減少各方戰略誤判、增進對話和彼此信任關係、推動半島轉向和平機制、穩妥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等方面,都具有建設性作用。

  巴殿君認為,朝鮮經濟發展面臨巨大外部挑戰,國際制裁阻礙了朝鮮經濟發展,無核化成為解除國際社會制裁的關鍵。習近平主席的訪問,不僅鞏固了中朝傳統友誼,指明瞭中朝關係新時代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以“雙邊+多邊”模式解決半島問題的最新嘗試,對於穩定朝鮮半島、東北亞乃至全球局勢都具有積極意義。

  金美花認為,習近平主席對朝鮮的訪問,對穩定朝鮮半島局勢、推動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發展起到關鍵作用。與一些國家對朝政策往往隨著政府更疊而發生根本性變化相比,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對朝政策始終保持友好這一基調。對此,朝鮮《勞動新聞》6月18日發表一篇題為“不斷提高領導作用的中國共産黨”的社論,高度讚揚中國共産黨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稱今天的中國共産黨懷著遠大夢想與抱負,正引領中國走向新的復興之路。

  “當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維護好、鞏固好和發展好中朝關係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鐘飛騰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足夠的資金、技術和管理水準。中國正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全面幫助發展中地區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準,積極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和自由化,致力於進一步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這些都是有利於朝鮮實現新戰略路線的外部因素。如果朝鮮成功地將戰略重心轉移到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可以預期,東北亞地區合作將更加活躍。

  記者 張君榮 趙徐州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