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準開放的“中國樣本”——專家學者聚焦自貿試驗區建設
新華社武漢6月22日電題:打造高水準開放的“中國樣本”——專家學者聚焦自貿試驗區建設
新華社記者于佳欣、馮國棟
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貿試驗區運作五年多來,碩果纍纍。當前,面對國外保護主義壓力、國內高品質發展需要,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關鍵階段,新一輪自貿試驗區擴容佈局也在加速。
未來,自貿試驗區建設如何進一步對標高標準、邁向高水準?如何為促進全球互利共贏貢獻更多中國方案?21日,在武漢召開的第一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發表了看法。
(小標題)新進展:改革開放“試驗田”,先行先試成效顯現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運作以來,我國又分別在2015年、2017年、2018年增設三批自貿試驗區,形成了由南到北、由東至西的“1+3+7+1”的開放發展格局。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房愛卿説,五年多來,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先行先試、銳意進取,發揮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改革成效不斷顯現。五年多來,自貿試驗區共形成170余項可複製、可推廣制度創新成果,推動全國形成綜合性改革的良好態勢。
——開放水準不斷提升。自貿試驗區不斷降低外商投資準入門檻,對外商投資的限制措施從2013年的190多條縮減到2018年的45條,並將進一步縮減。截至2018年底,自貿試驗區以全國萬分之二的面積創造了約12%的外商投資和進出口額。
——高品質發展穩步推進。五年多來,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立企業60余萬家,其中外資企業近4萬家,有效促進了高端産業集聚與發展,在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方面發揮了標桿作用。
自貿試驗區正在加速成為合作發展新高地。以湖北為例,依託自貿試驗區平臺,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湖北已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往來關係,吸引28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中歐武漢班列輻射近30個國家、60多個城市,運量位居全國前列。
(小標題)新形勢:改革試驗任務艱 開放壓力測試更迫切
向外看,新一輪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加速重構,保護主義頻頻抬頭,向內看,改革進入深水區,開放面臨新形勢……當前,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關鍵階段,肩負著更大責任和使命。
房愛卿認為,考慮到保護主義對世界經濟開放與發展帶來的負面衝擊和影響,當前通過自貿試驗區進行改革試驗和開放壓力測試的要求更加迫切。
“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也是順應中國從高速增長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探索與之相適應的體制機制的需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説,比如高品質發展下,探索如何推動創新的體制機制。
在這方面,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馬欽感觸頗深。他説,過去在中國一線城市註冊一個企業需要20多天,如今時間縮短至三分之一。“企業註冊效率大大提升,對創業創新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能很好地促進經濟增長。”
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引領開放新模式探索。中國營商環境變化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根據世行去年發佈的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一次性提升了32位。投資者也紛紛“用腳投票”作出選擇:在全球跨境投資連續幾年大幅下滑背景下,中國吸引外資總量卻逆勢上漲,繼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
今年以來,自貿試驗區繼續在吸引外資中發揮重要作用。據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介紹,今年一季度,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7.3萬家,同比增長47%,利用外資248.6億元,同比增長11%。
(小標題)新任務:對標高標準規則 加強機制體制建設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要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進一步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邁上新臺階。
房愛卿認為,未來自貿試驗區建設要進一步聚焦制度創新,進一步推動開放壓力測試,進一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進一步帶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在隆國強看來,進一步發揮自貿試驗區在改革開放中探路者的作用,機制建設是關鍵。具體來説,就是要法治保障先行;形成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加有效的機制;更高水準或更大幅度加強對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的授權;進一步完善容錯機制;進一步完善評估和交流機制;強化組織保障機制。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表示,自貿試驗區建設要在對標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向新議題新領域拓展試驗任務、進一步提升服務業開放水準等方面著力,提升我國開放水準的同時,做國際規則重要的實踐者和貢獻者。
論壇期間發佈的《中國自貿試驗區發展報告(2019)》報告建議,未來要強化自貿試驗區的改革開放能級,緊扣制度創新的核心,適時增加一批重大試驗任務。比如,繼續對標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競爭中立、環境保護、智慧財産權保護等方面加強探索,為世貿組織改革的中國方案先行先試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