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讓觀眾在現場更線上上 “群星”在雲端閃耀
沙漠中,女人們在風沙中頂風而上,像撫育新生嬰兒一樣守護著親手栽下的小樹苗……一群奮戰在毛烏素沙漠的普通護林工,幹的卻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這是舞蹈《毛烏素沙漠的女人們》,在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決賽和惠民演出中看哭了無數人。
5月20日至6月2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在上海舉行。同期舉行的第十八屆群星獎決賽,便是本屆藝術節的一項重要內容。來自全國的音樂、舞蹈、戲劇、曲藝4個藝術門類的84個作品參加本屆群星獎7場決賽,最終評出20個獲獎作品。這些作品題材鮮活豐富,細節真實感人,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代表了近年來各地群眾文藝創作的最高水準。
如何讓這些匯聚在舞臺上的優秀文藝作品,既能在藝術節上有優質表現,又能持續深入基層服務?藝術節組委會提出了“十百千”的目標和計劃,即十萬觀眾進劇場,百萬觀眾在現場,千萬觀眾線上上。
深夜,東方藝術中心,觀眾已散,劇場出口處卻依舊人來人往,這是工作人員和物流公司正在緊張地轉運道具,《慶豐年》的大簸箕,《保衛娘子關》的大鼓,一個個被搬上車送往惠民演出地點。藝術節期間,群星獎在上海舉辦了24場基層惠民演出,覆蓋上海16個區。所有演出均為公益性,讓更多群眾走進劇場。
網路直播,更成為本屆群星獎的最大亮點。通過文化和旅遊部首次推出的“雲上群星獎”,觀眾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參與第十八屆群星獎各項活動。作為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群星獎的內容專題,“雲上群星獎”于4月底在國家公共文化雲和文化上海雲同步上線。數據顯示,自“雲上群星獎”頻道上線以來,截至目前,國家文化雲、文化上海雲、圓點直播三大平臺的總訪問量已超過3000萬人次。“我們是以藝術節舉辦為契機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司長李宏表示,“雲上群星獎”使群星獎走上了“雲”端,更走進了更多觀眾心中。(曹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