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車模式”有了升級版(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來自一線的蹲點調研)
下午4點,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迎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40多家快遞物流公司的運輸車沿徐淮路大眾村段一字排開,一車車板式傢具、多肉植物等,從這裡發往全國。
改革開放伊始,耿車從廢舊塑膠回收産業起步,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耿車模式”,享譽大江南北;如今因為不斷興起的網購,又成為一個電商重鎮。
“36年前,我是全鎮第一個做舊塑回收的,11年前我又帶頭做傢具電商。”今年68歲的邱永信是耿車鎮大眾村村民、優雅傢具有限公司董事長。借助電商平臺,老邱的傢具網店年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
鹽鹼地裏摘窮帽,廢塑加工扒黃金
每當夜幕降臨,邱永信和老伴習慣沿著碧波盪漾的史莊河遛彎。“用3輛車,花了780萬元才運完裏面的垃圾。”他對這個兩年前由“彩色塑膠山”修復而來的村頭景觀十分滿意。
走進耿車鎮,一個個生態宜居、産業興旺的美麗鄉村呈現在眼前。但當地人都清楚,這兒曾經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耿車屬於黃泛區,過去總是發大水,土地鹽鹼化,十糧九不收。
1983年,聽説廢品回收能賺錢,30歲出頭的大眾村小夥邱永信幹起了廢舊塑膠回收加工,將各地回收來的廢舊塑膠分揀清洗,再破碎造粒,一年掙了五六萬元。
那年頭,萬元戶都很少見。轟動效應下,跟隨者眾。當地乘勢發展村辦、鄉辦企業。1984年,耿車鄉村辦企業26個,戶辦、聯戶辦企業2548個;到1986年分別達到59個、4567個,企業産值上升到4691萬元。1986年5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發長篇通訊《“耿車模式”誕生記》,並配發短評《好一個“耿車模式”!》。
此後30年裏,“耿車模式”富了一方群眾,廢塑行業創造出巨大經濟效益。最高峰時,耿車片區年加工廢舊塑膠近300萬噸,從業人員10萬人,産值達80億元,對鎮財政和農民收入貢獻率達八成以上,形成以耿車為中心、輻射100平方公里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集散地。
貫徹新發展理念,走綠色發展之路
“説是再生資源加工集散地,實際就是個垃圾集散地。”宿城區委書記裴承前説,當時每年有150萬噸塑膠垃圾涌進這裡,清洗破碎後加工成再生塑膠顆粒賣到外地,廢料污染卻留在了本地。
“窮光景裏先顧生計,哪顧得上生態環境。”邱永信回憶,村頭幾個七八米深的池塘被塑膠垃圾堆成了山,家家點火村村冒煙,散發出陣陣異味。
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耿車一度被列為全國八大重點環境整治區域。從2002年起,耿車曾嘗試通過“內培外引”鼓勵村民搞塑膠深加工,但由於投入大、風險高,應者寥寥。2012年後又建設迴圈經濟産業園,引導塑膠大戶到園區集中生産。然而,習慣了家前屋後清洗和簡單加工廢塑膠的村民們不願付租金入園,積極性不高。
在“生計”與“生態”的不斷考量與較量中,耿車的生態環境日漸惡化。2015年的數據顯示,耿車全鎮1.1萬戶、3.8萬人,仍有近3500戶、2.5萬人從事廢舊塑膠回收加工。
“貫徹新發展理念,走綠色發展之路!”2016年初,宿遷市委市政府經過深入調研,下定決心對廢塑産業“徹底禁、禁徹底”。
砸掉自己設備的那天,年入500萬元的廢塑大戶張先進哭了。“我是大眾村村委會副主任,也是一名老黨員,治理是為了子孫後代,就得帶頭!”他簽下承諾書,找來大貨車,將3500噸廢舊塑膠材料全部處理了。
66天時間,3471戶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經營戶全面清理到位,59個交易貨場全部取締,61個地磅、2100戶設施設備全部拆除。挖土機又開進河塘溝渠,挖走20萬噸塑膠殘料。後復墾土地2600多畝、整治河塘溝渠500多處、栽植苗木72萬株,逐漸重現水清岸綠。耿車存續30年的廢舊物資回收加工行業畫上了句號。
産業轉型無退路,發展電商闖新路
“這次轉型沒有退路!”在裴承前看來,“轉型成功,得益於將整治行動與産業轉型、全民創業緊密結合,積極引導群眾發展電商。”
耿車發展電商有基礎——2008年,邱永信意識到舊産業難以持續,受鄰近的沙集鎮啟發,開始試水傢具電商。試水成功的他,如同當年從“破爛堆裏扒黃金”一樣,跟隨者眾多。
“90後”蔡為偉,是當地年輕一代中率先轉型發展電商的。他找來電商的各種書籍鑽研學習,請專業的攝影師給産品拍照,銷售額越來越大。“禁塑”後享受免息政策和設備補貼,他就辦了自己的傢具企業,又自建物流配套。目前,公司有60多名員工,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
電商給耿車人帶來新機遇,涌現出一輪創新創業潮:2016年,湖稍村的王讚回到家鄉,專注宿舍傢具等細分領域,帶領全家從頭再來;三義村的董擁軍,利用廣交會上引進的專利技術生産抗菌菜板、多功能桶等家居用品,在網上備受歡迎;當年東奔西走收購舊塑的張先進,如今在家門口種植多肉植物,做起了“網紅直播”,年營業額超千萬元……
“是黨員,創新創業也得帶好頭、當示範。”張先進説。在政策引導和大戶示範下,僅一年時間,全鎮3471戶加工經營戶,有2523戶實現轉型,其中從事電商的近七成。
耿車鎮黨委書記徐光良介紹,耿車形成了産業、創業、生態、文化“四輪齊轉”的發展新模式。到2018年,傢具家居、塑膠製品、多肉園藝網店已有2759家,電商銷售額達50億元。
“衝破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增長模式,耿車駛入了綠色轉型路。”宿遷市委書記張愛軍表示,從“耿車模式”到耿車轉型,時代在變、路徑在變,但探索創新的精神,始終不變。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2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