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添綠”到“生金”——新疆柯柯牙綠化工程30年之變

2019-04-29 15:1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28日電(記者江宥林、曹凱、張曉龍)驅車行駛在新疆阿克蘇市東北郊,公路兩旁一排排高大的楊樹從眼前飛馳而過。不了解這片區域的人或許不會關注它們的存在,但這些看似平常無奇的樹木卻擁有一個值得驕傲的名字——柯柯牙綠化工程防護林。

  柯柯牙位於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北緣,在維吾爾語中意為“青色的懸崖”。3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植被稀疏的荒漠。每年四五月,大風夾雜著黃沙侵襲阿克蘇市、溫宿縣及周邊地區,給人們的生産生活造成極大不便。

  “每當這時,住戶們白天都要關窗開燈,這種風沙天氣每年將近100天。”在柯柯牙綠化工程紀念館,講解員對前來參加“走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主題採訪”活動的中外記者説。

  為改變當地這種黃沙瀰漫、遮天蔽日的狀況,1986年,阿克蘇地區啟動柯柯牙綠化工程,成千上萬人前赴後繼投身這項偉大的事業。

  在柯柯牙綠化工程紀念館展窗內,一張老照片吸引了記者們的目光:一位拖拉機手滿載帶著工具的人們駛向工程現場。講解員將一名笑容可掬的男子請到展窗旁:這就是照片中的拖拉機手。

  他叫宋建江,今年55歲,是柯柯牙林管站職工。32年前,他從溫宿縣佳木林場來到柯柯牙,成為綠化工程早期參與者之一。回憶起剛來柯柯牙時的場景,宋建江直言:“根本沒想過能把樹種活。”

  宋建江指著墻上一張彩色照片,上面是一片溝壑縱橫的高地。“全都是這樣的土地,怎麼種樹?”在宋建江看來,工程難度最大之處在於平整土地,要把溝壑填平才能栽樹。但柯柯牙常年乾旱,土質又硬又厚,鐵鍬下去一個白點,推土機過去一行白印,根本不起作用。“最後只能先用炸藥將土層炸松,才能一點點推進。”

  面對柯柯牙缺水和土壤鹽鹼含量高的情況,施工者克服重重困難,利用開渠引水、排水壓鹼等辦法濕潤土層,改善土質,種下的樹才得以成活。

  “我來柯柯牙的第一年,樹木成活率就超過87%,這是原來根本不敢想的事。”宋建江感嘆道。

  據統計,柯柯牙綠化工程從1986年開始實施到2015年結束,參與義務植樹人員達340萬人次,造林共計115.3萬畝,累計栽植樹木1337萬株。昔日的沙塵暴策源地已成為今天南疆戈壁灘上的一片“綠海”。

  如今,宋建江把柯柯牙當作“第二故鄉”,決心繼續在這裡堅守,養護自己和工友們種下的防護林。“剛來的時候沒想那麼多,只是覺得這裡到處是沙塵,想讓空氣更乾淨一些。現在看到我們的生活環境像花園一樣美,才發現當年的付出有多麼值得。”

  為讓已有的綠化成果得以延續,當地政府在柯柯牙採取“以林養林”辦法,在防護林中套種蘋果、核桃、紅棗等經濟林,將土地承包給個人管護、經營,在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維護成本的同時,也讓人們享受到生態建設帶來的紅利。

  王小平就是“以林養林”的受益者。7年前,他曾作為遊客來到柯柯牙,在溫宿縣十萬畝生態園承包下300畝土地,起初只是想將來退休後種些果樹養老,當看到附近種植經濟作物的村民收成越來越好,王小平有了新想法。

  “可能是因為我當過兵吧,總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看到別人産業做得這麼好,我想自己也一定可以。”王小平説。

  此後幾年,王小平逐漸擴大土地承包面積,種植“冰糖心”“短枝富士”等優質蘋果,後又引進美國蘋果品種“蜜脆”。2016年,他成立了阿克蘇冰雪蜜脆園果業有限公司,通過和當地農民合作運營企業。

  公司出生産資料,農民出人力,每戶負責100畝果園的種植、維護。樹苗種下前三年果實還未結成,公司會給每戶每年約4萬元生活補貼,等將來果樹畝産達到1噸、有了穩定收益,所得利潤公司和農戶四六分成。

  “農戶收入有了保障,工作時就能踏實、舒心。”王小平説。

  目前,王小平公司的種植基地分為三期,總面積達7800畝,絕大部分種植蘋果,兼營桃、杏、李等其他經濟作物。公司現已同58戶農民開展合作。

  “再過6至7年,樹木到了盛果期,預計總産量將達到3萬噸,産值約3億元。”王小平説。

  2018年,阿克蘇地區林果種植面積450萬畝,果品産量236.26萬噸,總産值144.86億元,每人平均林果收入4992元,林果業收入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三分之一以上。

  對於事業發展前景,王小平充滿信心。“阿克蘇地區是公認的蘋果優産區,我希望帶動更多人從事這項事業,將生態園打造成精品,讓阿克蘇産蘋果的芳香飄得更遠。”他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