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為世界“鋪軌”
昔日從未見過大海的學生,如今成為走出國門的乘務員,衣索比亞姑娘薩莉哈的命運,因一條鐵路而改變。
由中國承建的亞吉鐵路,穿行于衣索比亞與印度洋亞丁灣西岸國家吉布地之間。2018年1月份開始運營後,兩地行程由原來的7天縮短為10多個小時。薩莉哈感到十分自豪,一條鐵路成了國家發展的象徵。
數一數“一帶一路”建設創造了哪些“第一”,中國鐵路“走出去”的身影赫然在列。作為中國高鐵方案“走出去”的第一單,雅萬高鐵建成後將使雅加達至萬隆車程縮短近五分之四;中泰鐵路建成後將成為泰國首條高速鐵路;中老鐵路是首條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與我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國際鐵路,將使寮國從“陸鎖國”變“陸聯國”……
車輪一響,黃金萬兩。在鐵路基建“走出去”的同時,一列列往返于中歐間的班列,正傳遞著幸福。每天清晨,專做玻璃、水晶進口生意的徐正國都會給中歐班列運營商打電話,詢問“布拉格—義烏”中歐班列的通行情況。“我每個月都要從捷克進120個貨櫃,走鐵路能比海運省一半時間,還能直接在義烏提貨。”徐正國説。
中歐班列為我國內陸城市進出口貿易打開了一條新通道,自開行以來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勢頭。更值得關注的是,中歐班列返程班列比例穩步提升,利用鐵路運輸的比較優勢正將內陸城市推向全球貿易的舞臺中心。
當下,中歐鐵路合作日益緊密,中歐班列快速發展,已累計開行超過1.4萬列,覆蓋中國60座城市與歐洲15個國家50座城市,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標誌性成果。
“由於我國境內的鐵軌是國際標準軌,部分國家使用的是寬軌,國際班列入境時,口岸車輛換裝效率影響了中歐班列的效率。”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火車司機江彤介紹,中歐班列剛開行時,曾因站內設施設備條件不足,導致換裝效率低下。通過近年來的基礎設施優化改造,換裝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硬聯通”肩負著開路先鋒的重任,標準“軟聯通”則是保障“一帶一路”建設持續發展走深走實的關鍵。一項項鐵路運輸便利化的創新措施,打破了相關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的“玻璃門”,在跨國鐵路運輸規則中貢獻中國力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