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闖出自己一片天地的築路人

2019-04-08 11:14: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愛國情 奮鬥者】

  闖出自己一片天地的築路人

  ——記中鐵十七局青島地鐵1號線項目總工程師李秋艷

  在大多數人眼中,地鐵隧道施工是個不折不扣的“男人活”,但在這艱苦的工作環境中,也有一些優秀女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山西省“十大傑出女職工”及“五一巾幗標兵”獲得者、中鐵十七局青島地鐵1號線項目總工程師李秋艷,就是這些踏實、勤奮的施工一線女性的代表。

  2004年大學畢業後,李秋艷進入中鐵十七局,從此便一直堅守在繁忙艱苦的一線崗位。15年來,她親歷了中鐵十七局建設水界高速公路的全過程,參與了青島地鐵3號線、1號線等重難點工程的開發建設,同時也經歷了一次次排除險情的考驗。

  “哪需要,我就去哪”

  “哪需要,我就去哪。”38歲的李秋艷,有著北方女性特有的豪爽,嗓門亮、笑聲甜,一頭短髮,精幹利落,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話語中透著活力和朝氣。

  2011年初,李秋艷被調至青島地鐵項目擔任主管生産的副經理。每天一上班,她總要把4個工點全部巡視一遍才安心,碰到爆破作業她還要在現場監督指導。

  “地鐵施工前期,整個隧道內基本上只是雛形,一些供工人上下豎井的樓梯也是臨時搭建的,走到最後,只能通過一條幾乎垂直于地面的梯子下到地下30米。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李秋艷説。

  李秋艷對工作的較真勁兒,贏得了身邊同事的敬佩。

  “2011年,有一次隧道裏出現險情,爆破剛結束還沒來得及支護拱頂,上面就開始往下掉碎石,為了穩定作業隊伍,及時排除險情,李秋艷從淩晨2時起,組織了50余名工人進行掌子面封堵,一直到第二天上午7時隱患才基本排除。”青島地鐵1號線2標6工區業主代表劉嘉告訴記者,李秋艷從隧道出來時,滿臉滿身泥漿,喘著粗氣,臉上卻透出欣慰和喜悅。

  2017年7月30日,因連續降雨,青島北站3號線地下停車庫面臨被淹的危險局面。青島地鐵1號線項目部聽到消息後,立即組織應急隊伍,帶上搶險物資趕往現場,在李秋艷的帶領下,搶險突擊組迅速在現場展開工作,搶險隊伍分成兩隊,一隊在地下停車場砌築臨時圍擋,一隊在地上裝卸沙袋,她上下兩頭跑。排查及加固工作在當天淩晨1時開始,于第二天中午11時結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險情得以控制,絲毫未影響青島北站停車場正常使用。

  “如果地下停車庫被淹了,整個青島北站的交通將陷入癱瘓,廣大市民的出行將受到巨大的影響。雖然這個項目當時不歸我負責,我也要盡最大努力排除險情。”李秋艷表示。

  “工作交給她很放心”

  做工程,既需要吃苦耐勞的意志,也需要細緻入微的耐心。地鐵施工任務重,並且會受到現場環境的諸多影響,在李秋艷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青島地鐵1號線項目的施工過程。

  “這個項目地質複雜,且緊鄰膠濟鐵路和膠濟客專,爆破不能妨礙列車正常通行,因此當地鐵路局要求我們爆破時的震速不能超過每秒0.15釐米,這基本就相當於咱們平時跺一下腳的震速。”李秋艷説。

  面對這個近乎苛刻的要求,李秋艷認真梳理工作路徑,專心請教專家,白天緊盯現場,晚間加班加點,學知識、寫評估、做方案,加班到淩晨是家常便飯,第二天一大早又早早起床,跑到工地現場。“那段時間只要有爆破,我都會去鐵路旁親自體驗,拿著測量震速的儀器一遍遍測試。”李秋艷説。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個多月的試驗、研究,李秋艷終於和技術人員研發出一套通過鑽孔增加、單孔藥量減少、爆破次數增加的方式,將震速控制在要求範圍內。雖然這樣的方法速度比較慢,每天只能掘進一米,但安全是工程的“紅線”,有了安全才有工程的品質。優異的施工效果使鐵路局的專家來驗收時豎起了大拇指。

  “作為女性,想在以男性為主的工程建設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非常不容易,李秋艷心很細,凡事都做得滴水不漏,工作交給她很放心。”中鐵十七局集團一公司山東分公司總經理李彬説。

  正是因為工作中對技術的不斷琢磨,2016年8月,中國鐵建成立了以李秋艷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截至目前,該工作室共完成技術創新8項,其中,移動式臨時管線支架、鋼筋間距卡、移動式沙袋儲存箱等新施工方法,均在全公司推廣實行。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李秋艷先後獲得中鐵十七局集團公司“十大傑出女職工”“十大傑出青年”,中國鐵建股份公司“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也許在外人看來,每天都是兩點一線的生活乏味枯燥,但作為築路人,在作業機械的轟鳴聲中,同樣可以書寫我們精彩的人生。”李秋艷説。

  (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08日 04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