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英烈、憶先賢、共傳承——清明文化活動進行時
新華社北京4月4日電 題:緬英烈、憶先賢、共傳承——清明文化活動進行時
新華社記者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人們緬懷先人,親近自然,也傳承文明。清明前夕,全國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追念英烈 共礪國魂
先烈以骨為畫筆、血為顏料,用血肉之軀鑄就錦繡國土。弘揚清明文化,挖掘英烈故事,為的是讓背後的國魂永駐。
3月29日,江西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
老黨員葛俊傑帶著兒子和兒媳,來到方志敏烈士陵園,在烈士的墓碑前深深鞠躬。
“20多年前我就帶著兒子來這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葛俊傑説,“是老一輩革命家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4月1日,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金城公園內,革命先烈吳鴻賓的三女兒吳仲英講述了一個紅色家庭的“革命家風”:“我們的家訓就是,要學習要奮鬥,最後的落腳點就是要報效祖國。”
吳鴻賓曾擔任楊虎城秘書,長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在“西安事變”、營救西路紅軍、籌建第十八集團軍駐蘭州辦事處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網上祭英烈到學生志願者深入烈士陵園、公墓,從種植紀念樹到推廣環保祭掃方式,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全縣各鎮中心學校、中學,縣直各學校、幼兒園和民辦學校等開展紀念革命先烈活動。鶯歌海烈士紀念碑、毛公山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都有師生祭掃、獻花和宣誓的身影。
追思先賢 慎終追遠
追憶先賢,汲取精神力量,是清明的應有之義。
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鎮是南朝著名學者顧野王的隱居地。4月3日,這裡以一場清明詩會憶先賢、傳詩脈。
顧野王以中國文字學史上的代表作《玉篇》而名世,今年恰是顧野王誕辰1500週年。此次詩會將對前賢的追懷融入其中,讓今人傳承文化,延續亭林文脈。
4月4日,在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蘇洵墓前,蘇學專家、蘇氏宗親及社會各界群眾代表在這裡紀念蘇洵。
蘇洵、蘇軾、蘇轍並稱“三蘇”,雄踞“唐宋八大家”之三席。“三蘇”著述豐碩,對中國人文精神影響深遠。今年是蘇洵誕辰1010週年,“三蘇”文化魅力不減,在傳承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眉山市東坡小學,20首蘇軾詩詞鐫刻在地磚上,組成了校園的“詩書大道”,使孩子們從小就潛移默化地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發揚傳統 文明傳承
清明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産,各地在傳統儀式中傳承節日文化。
4月3日,一場“古畫裏的清明”中國傳世經典名畫賞析沙龍在廣西柳州畫院舉辦,《清明上河圖》《虢國夫人遊春圖》《遊春圖》……柳州書畫名家、藝術愛好者、市民相聚於此,賞析、品味,共話古畫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重慶永川區松溉鎮上,民俗文化巡演、文藝匯演、民間音樂展演、非遺展演等活動相繼上演。松溉鎮黨委書記王成虎表示,松溉鎮連續5年舉辦該活動,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喚起後人對祖先的追思與敬慕。
撞鐘擊鼓,敬奉供品,凈手上香,恭讀祭文,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的錢王陵園舉行了“清明恭祭錢王”典禮。吳越王錢镠被後人稱為錢王,因其在疏浚西湖、興修錢塘江海塘等方面的突出貢獻為後人所紀念,並在民間有“清明祭祀錢王”的傳統。(記者許東遠、郭敬丹、李榮、吳振東、胡偉傑、袁慧晶、嚴鈺景、唐弢、陳健、王皓、周文衝、盧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