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串聯城市自然山水人文 共用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我國綠道建設發展綜述

2019-04-03 10:0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題:串聯城市自然山水人文 共用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我國綠道建設發展綜述

  新華社記者 王優玲、馬劍

  人在景中走,如在畫中游。全國超過5萬公里的城市綠道,串聯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服務百姓休閒遊憩健身,促進城鄉綠色協調發展,讓人民共用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十萬里綠道串珠成鏈 增進城鄉民生福祉

  春暖花開,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下姜村村民姜海根變得忙碌起來。150多公里長的千島湖環湖綠道建成後,將淳安縣的美麗鄉村串珠成鏈。他家開的鳳林農家樂乘著綠道的“東風”,迎來四面八方來客。

  “總共11個房間,白天燒飯,晚上燒烤,現在一家人每年毛收入有30多萬。”姜海根瞇縫著眼睛笑著説。

  “綠道網是省域大景區、大花園的‘毛細血管’,打通了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生態廊道。”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張奕説。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已實現市、縣綠道網規劃全覆蓋,實際建成高標準綠道5800公里、其他普惠性綠道7000多公里。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綠道規劃設計導則》,“綠道”是以自然要素為依託和構成基礎,串聯城鄉遊憩、休閒等綠色開敞空間,以遊憩、健身為主,兼具市民綠色出行和生物遷徙等功能的廊道。

  城市綠道在倡導綠色出行、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推動形成綠色生活風尚等方面作用凸顯。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建設綠道5.3萬公里,其中2018年新增綠道1.4萬公里。

  “一頭連著生態環境,一頭連著民生福祉。綠道建設契合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實實在在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張奕説。

  因地制宜建設綠道 倡導綠色生活新風尚

  綠道建設優化城市綠地佈局,實現城市內外綠地連接貫通。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副院長王磐岩説,在各地因地制宜系統規劃之下,綠道不僅連點成線,而且連線成片,形成網路。

  ——南京市按照環山、順水、沿城、連景的綠道設計理念,初步構建了融合生態保護、休閒遊憩等多種功能的綠色網路。截至2018年底,南京市已完成綠道建設863公里。

  ——自2017年起,上海市連續三年將綠道建設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以每年建設200公里的目標推進,形成了具有綜合功能的城市生態廊道。

  ——福州市推進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按照環城達山、沿溪通海、綠道串公園、順路聯景點的思路,建成濱河綠道400公里,山地綠道175公里,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浙江嘉興在環城綠道開展“跑步+撿垃圾+分類”活動,倡導“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廣東江門組織百餘名騎行愛好者沿濱江綠道一路宣傳節約用水理念;武漢東湖綠道的建設者重回綠道,組織百人快閃和迷你馬拉松活動。

  “綠道提供了自然優美的步行和騎行空間,讓人們享受健康舒適的綠色出行。綠道建設推動著綠色發展方式的形成,倡導著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綠色消費等新風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巡視員趙健溶説。

  完善綠道建設標準 拓展綠色生態網路

  綠道建設不僅要“面子”,也要重“裏子”。南京市副市長邢正軍説,南京市綠道建設遵照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路面材質選用透水材料,在綠道兩側綠化中推廣引入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等海綿措施,採用微地形建設等眾多工藝做法,增加雨水資源利用率。

  我國綠道建設也面臨城市用地緊張、後續管理不足等問題。對此,王磐岩説,城市綠道建設應注重協同,利用現有土地為其疊加功能,以集約利用土地的方式串聯城市各類公共空間資源。

  《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新增綠道2萬公里的目標。據了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繼續完善綠道工程建設標準,推動形成連接城市生態要素的綠道網路。

  “我們要進一步總結提煉地方的綠道建設經驗,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促進城市建設高品質發展。”趙健溶説,除休閒、遊憩、健身外,市民對綠道還有更多需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繼續挖掘綠道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生活方式方面的作用,引導各地依託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市民參與活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