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融合發展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秘鑰 臺灣不該缺席

2019-03-13 13:54:00
來源:海峽之聲網
字號

圖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區域圖(資料圖)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北京3月12日消息(記者 張笛 曹婷 莊楊筱)2019年全國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成為熱門話題之一,全國政協港澳界別的分組會上,委員們更是“天天談,人人議”。其中,“融合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秘鑰。


  對標國際級灣區 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2019年全國兩會前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一經公佈,便受到各界關注。兼具“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這五項特質的世界級城市群,將顯現其獨特魅力。


  圖為張明星接受採訪(張笛攝)

  澳門地産商會慈善基金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張明星表示,粵港澳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其規劃面向全球,彰顯出中國的大門越開越大。“我們歡迎全球的企業來投資,也歡迎全球的科技型人才來大灣區發展,這是中國越來越開放的一個信號。” 張明星用“一二三四”來概述粵港澳大灣區的特點。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包含了香港、澳門和廣東的九個市,這和世界上任何一個灣區經濟都不同。


圖為蔡冠深接受採訪(張笛攝)

  中華總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蔡冠深認為,粵港澳三地優勢互補: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有與國際商業接軌的法律體系;澳門是國際旅遊休閒中心,也是中國與葡語系國家開展經貿文化交流合作的橋梁;廣東有高端電子資訊産業基礎,還有優良的船運碼頭和巨大貨物吞吐量等。蔡冠深直言,可以預見,粵港澳大灣區有望趕超東京、紐約、舊金山等世界級大灣區。


  聚焦制度創新 促進粵港澳深度融合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實化,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區域競爭力顯著增強,已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即便如此,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也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曉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粵港澳三地在經濟制度、法律體系、行政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等方面,在經濟自由度、市場開放度、營商便利度及社會福利水準等方面也都存在不小的差異。


  那麼,粵港澳大灣區的制度創新該從何做起?對此,張明星以財稅制度為例,為紀者解答了這個疑惑。“現在香港、澳門、廣東是三種財稅制度,使用三種貨幣。下一步粵港澳大灣區要融合發展,需要粵港澳三地的專家坐下來好好研討。”


  2019年政協會議上,來自港澳的委員們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制度創新”提出許多建議。澳門委員馬有禮在小組會上表示,只有打破制度壁壘,才能強化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生産要素的充分有效組合,實現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制度創新。馬有禮建議粵港澳三地在維護“一國”原則的前提下,尊重“兩制”差異,解放思想,創新思維,盡可能多的應用最新的科技手段。


  “向科技要效率”也成為港澳委員的共識。張明星就如何提高粵港澳居民生活便利化提出自己的設想。“現在大數據技術很成熟了,如果粵港澳三地居民的身份資訊可以聯網,我建議三地政府可以形成一個共同的機制,為三地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可以預見,粵港澳大灣區的制度創新將涉及經濟制度、法律體系、行政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必將為中國的制度創新提供豐富的經驗,也將為經濟全球化發揮更大作用。。

圖為曾穎妍接受採訪(張笛攝)


  打造世界一流灣區 延伸港澳臺青年的“家”


  全國兩會上,來自香港NOW寬頻電視的記者曾穎妍時刻關注港澳代表、委員們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以期為香港青年傳遞更多資訊。她説,香港青年非常期待粵港澳大灣區下一步發展。“現在香港到內地高鐵有了、港珠澳大橋也開通了,基礎設施的配套都好了。香港青年非常關心是不是可以到內地來投資、買房啊,如果在內地就業,醫療、生活便利化等方面會有哪些保障。”


  2月18日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將研究實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允許香港、澳門符合條件的高校、科研機構申請內地科技項目,並按規定在內地及港澳使用相關資金。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這次《綱要》對創新要素流動下的力度很大,香港、澳門可以無障礙地進入內地。


圖為葉建明接受採訪(張笛供圖)

  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葉建明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是中央為香港和澳門青年定制的“大紅包”。“現在香港的物價很高,很多年輕人買房子很有壓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要建成世界級的科創中心,香港、澳門的青年可以在這裡就業、生活,壓力會小很多。”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霍啟剛在政協記者會上所説,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將延伸香港青年的“家”。


  吾心安處,便是吾鄉。澳門地産商會慈善基金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張明星也對臺商和臺灣青年發出邀請。張明星説,澳門與臺灣的聯繫向來頻繁,共同的閩南鄉音也讓兩地的社團來往緊密。作為一個從福建到澳門打拼,事業成功後又回饋家鄉的“老政協”,張明星對“家”的概唸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認為,臺商、臺胞也應該多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之獻計獻策,才能把握髮展機遇。“我認為一個區域的規劃之初,企業就要多參與,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政府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規劃。”


  正如張明星所説,粵港澳大灣是一個國際型的平臺,將成為中國參與“一帶一路”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撐,有助於企業全球化發展,臺灣不應該缺席。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