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蘊:優秀而優雅的女科學家
【新時代 她時代】
優秀而優雅的女科學家
——記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閻錫蘊院士
光明日報記者 齊芳 張蕾
如果用兩個詞來概括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閻錫蘊院士留給記者的印象,那就是優秀和優雅。閻錫蘊是全國政協委員,3月4日,她在駐地接受了記者採訪。整齊蓬鬆的短髮,不露痕跡的淡粧,只在翻領上繡著幾朵橘色花的黑色外套,莊重中流露著女性的溫婉和柔美。
這位在工作中“認真得讓人害怕”的科學家,交談時卻輕聲細語,讓人如沐春風。“怎麼,工作中優秀的女人就得是雷厲風行的強人模樣?”閻錫蘊笑了,“這些年我總會被問到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其實我覺得兩者並不矛盾,完全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它們。”
對閻錫蘊而言,探索未知有一種神奇的魅力:“儘管困難重重,但是當你的科學設想被證實的時候,有一種窺破自然奧秘的喜悅;有時候實驗結果出乎意料,卻會帶來意外發現,那種喜悅更加難以言説。”奈米酶的發現就是這樣一個意外。當年,她帶領團隊發現了一個腫瘤新靶點CD146,在發展腫瘤診斷新方法時,他們遇到了一個奇怪的問題:磁奈米粒子竟然與過氧化物酶底物發生了反應。經過多次重復實驗,這個情況仍然無法避免。此時,閻錫蘊想:難道這個惰性的氧化鐵具有過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隨後,閻錫蘊團隊用一系列嚴謹的實驗證明了這個假説,成果發表在《自然—奈米技術》上。英國皇家化學會刊發表綜述,認為這是酶學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歷史上有許多科學發現都始於偶然,這也正是科學研究的魅力所在。做學問要實事求是,要敢於堅持真理,也要善於想像和推理。”閻錫蘊説。
並非命運偏愛閻錫蘊,在科研這條道路上,她經歷過許多艱辛。閻錫蘊進入基礎生物學領域完全是“半路出家”。1982年,她從河南醫學院畢業後分配到中日友好醫院工作,並被派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實習,這一年的實習讓她體會到了科研的樂趣。於是,閻錫蘊就從基礎理論開始學起、從最簡單的實驗開始做起。而這樣的從頭學起,閻錫蘊不止經歷一次。1986年,她被公派到德國馬普細胞生物研究所做訪問學者,語言障礙、學術上巨大的差距,讓她不得不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自學。“著急,也想家,難受得想哭。”閻錫蘊回憶,“但我哭不出來。與其自怨自艾,還不如抓緊時間學習。要不做出點成績,怎麼對得起國內的愛人和女兒!”
如今,閻錫蘊收穫了很多榮譽:2012年,奈米酶研究入選年度中國十大科學進展;2015年,奈米酶的應用研究獲Atlas國際獎,同年,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亞洲生物物理聯盟主席,是該組織有史以來首位女主席……但閻錫蘊多次説過,在所有的獎狀、獎盃中,自己最珍視的是“中科院五好家庭”紀念杯。“我非常感謝我的丈夫和女兒,家庭是我最溫暖的港灣。”閻錫蘊説,家務活是繁忙工作的最好的“調節劑”——換季的時候更換窗簾,為自己和愛人搭配衣服,下廚烹飪,甚至掃地、擦灰在她看來都是健身。她還告訴記者一個讓家務活變得有趣的小竅門——創造性勞動:“比如切西瓜,我把西瓜切成西瓜船,切著有趣、吃著也有趣。”
“工作和生活從來不是矛盾體,女性可以很優秀,很有趣,同時也很優雅。”閻錫蘊説,“而努力與堅持,就是通往優秀和優雅的唯一道路。”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08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