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評論員觀察:治理思考,因地制宜解難題

2019-03-01 13:1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與代表委員面對面,探討治理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的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先後36次參加團組審議討論,聽取近300位代表委員的發言。從內政外交國防,到治黨治國治軍,總書記那些深入人心的治理金句,飽含對人民群眾的深切關懷,也凝結著對治國理政的深邃思考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在這個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平臺上,“治理”無疑是一個關鍵詞。這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團組審議討論時,常常用形象的比喻生動闡明治國理政之道,引發熱議更引人深思。以“啃硬骨頭”比喻改革攻堅克難,以“加減乘除”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破題,以“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談民族團結……連珠妙喻,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不僅在於語言的精妙生動,更在於背後所蘊含的治國理政的深刻思考。

  與代表委員面對面,探討治理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的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先後36次參加團組審議討論,聽取近300位代表委員的發言。從內政外交國防,到治黨治國治軍,總書記那些深入人心的治理金句,飽含對人民群眾的深切關懷,也凝結著對治國理政的深邃思考。以“立下愚公志”強調打好脫貧攻堅戰,以“三嚴三實”要求作風建設,以“親”“清”定義新型政商關係,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闡釋綠色發展……在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淺出地闡述治國理政的理念,為問題找答案,為發展謀思路,標注出國家治理與社會發展的航標。

  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掛,彰顯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執政風格,也指引著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寬廣道路。回望過去6年,習近平總書記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為喻,為廣東推動産業優化升級指明方向;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希望青海走綠色發展之路;強調內蒙古産業發展不能只盯著“羊、煤、土、氣”,要紮實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可以看到,發展理念的升級、思想觀念的更新,進而推進發展動力轉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是總書記始終關注的重點。

  國家治理,既要有“大刀闊斧”的氣象,也要見“繡花針”的功夫。在2017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兩次以“繡花”為喻,強調治理的精細、精準。在上海團,他指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在四川團,他強調脫貧攻堅“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唯有精細化治理,大城市才能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唯有精準施策,脫貧攻堅才能穩紮穩打、取得實績。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察民情、問細賬,充分展現著這種精準、細緻的工作方法。很多人都記得2016年總書記與青海貴德縣大史家村黨委書記畢生忠代表那段長達20分鐘的對話,“青海的磚瓦生産是過剩還是平衡”“政府給你們補貼了嗎”“你們現在都種什麼莊稼”……一連串的發問,讓人印象深刻。問得細才能了解深,了解深才能行動明,以“繡花”的功夫謀治理、謀發展,才能回應好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治國理政的思考,傳遞發展的理念、規劃前行的目標。過去6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四次參加東北三省代表團審議,對東北振興非常重視。在2014年和2018年,他兩次走進廣東代表團,釋放出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強烈信號。在每年兩會結束後,習近平總書記也會帶著關注的問題、了解的情況再次進行實地調研,細化部署。2016年在黑龍江代表團參加審議後,僅過了兩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黑龍江考察。從會場內到會場外,習近平總書記將治國理政的深入思考、實幹為民的情懷,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用真情回應人民期盼,用行動踐行鄭重諾言,這正是當代共産黨人的治理理念和為民情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01日 05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