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書記”王伯祥:只要對群眾有利就大膽地幹、勇敢地改
1986年以前,壽光還是有名的貧困縣。壽南土壤肥沃,水利條件也比較好,但壽北佔全縣面積近56%,卻全是鹽鹼地。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草木不生,曬鹽也不能曬,貫穿南北的彌河每到雨季就氾濫成災,比起周圍的縣市區,壽光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非常艱辛,甚至有些人以外出乞討為生。
我幹縣委書記,就得撐起壽光這個家,就要盡心竭力給老百姓辦事,讓壽光富起來,讓老百姓有飯吃、有錢花,過上好日子。回想當時,我主要幹了三件事,也可以説是打了三場戰役。
第一場戰役是推進蔬菜産業化。
壽光南部種菜的歷史非常悠久,明清時候蔬菜品種就達到40多種了。但那時候都是種園子,“一畝園,十畝田”,這是老百姓致富的途徑,就算是在“以糧為綱”的計劃經濟時期,壽光人也沒丟掉老本行。
1983年大家一股腦地種白菜,2500萬公斤全爛地裏了。這説明,發展蔬菜得搞市場、搞流通。可那時剛改革開放不久,人們對市場姓“資”還是姓“社”沒有定論,認為搞市場風險很大。這個時候,我必須拍板。我説,只要對群眾有好處,咱就大膽幹、勇敢改,如果有什麼責任,我一個人承擔。就這樣,一個20畝的蔬菜批發市場在九巷建成使用。後來,經過三次擴張,擴到600多畝。
蔬菜批發市場建成以後,我就想,要是冬天也能大面積種菜就好了。正好,那個時候聽説大連瓦房店的韓永山冬天不生爐子就能種出來黃瓜。我就派當時三元朱村的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去學這個技術。但當時韓師傅是連姐夫都不肯教的,更何況我們這些大老遠跑去的外人。我跟王樂義説,給他優惠條件,不愁他不來!第三次,我們終於把韓師傅請到壽光來了。
那時候發展大棚菜,農民一沒錢二沒技術,難度非常大。村民聽説要搞冬天不生爐子的大棚,説啥也不信。韓師傅一再保證沒有問題,但始終沒有一個村民響應。加上當時每人平均收入不過百元,一個大棚卻要投入六七千元,就更沒人願意嘗試了。
當時正是玉米剛鼓苞的時候,毀青苗是要犯錯誤的。樂義拿不定主意,就打電話請示我。我綜合了大家的意見,搞大棚試驗只要對群眾有利,就應該大膽幹!不過咱不蠻幹,拿不準的事情就先試點,成熟了再推廣。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幹部。我就提出來,發動黨員帶頭,頭一年搞大棚,一切損失縣裏挺著。所幸17名黨員搞了17個大棚全部試驗成功,平均每個大棚收入2~3萬元。
但是一人富不是富,我得讓老百姓都富起來,把這個技術推廣出去。我們聘請韓永山當了縣裏的技術顧問,他和王樂義四年跑遍了壽光22個鄉鎮,640個村,建了20萬個大棚,戶均收入達2萬多元。
第二場戰役就是壽北開發。
由於自然原因,壽光南富北窮現象嚴重。我是從壽北農村走出來的,壽北的困境我很清楚。作為書記,我不能看著壽光近一半的人受窮,必須要開發壽北,讓壽北人民也過上好日子。
當時,我和大夥兒一再調查、研究、座談,大家都認為隨著改革開放和國家工業化的發展,這個地方還是有資源的,可以養蝦、曬鹽,從南邊引過淡水來可以種棉花。壽北開發並不盲目,成功的把握比較大,只要因地制宜,把鹽鹼灘都搞成高標準的臺田、鹽田、養蝦池,老百姓就能吃上飯了。
1986年,壽北會戰持續了45天,我們發動了20萬勞動力,修路築壩,修溝渠,建了11萬畝高標準臺田,5萬畝養蝦池。類似這樣規模的工程,我們連續幹了五年,終於把鹽鹼灘變成了聚寶盆。
第三場戰役是為工業翻身打基礎。
當時的壽光工業總産值,在濰坊12個縣市中排倒數第三。現在大家都知道“無工不富”的道理,但在當時,農業才是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我覺得,在農業打牢的基礎上,還是要走工業強縣之路。
壽光的工業沒怎麼起步,幹好了也得三五年才能見成效,很多人提醒我,擺弄工業企業風險太大,不要幹。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總得有人打地基。縣委的工作是給老百姓幹的,不是給少數人看的。錯失了發展機遇,耽誤了經濟發展,我就是壽光的罪人。
那時候,推進企業發展和改革,轉變觀念非常重要。我帶著70多人到南方先進的地方取經,配套了一系列優惠措施,鼓勵企業發展。五年後,壽光不僅脫貧,而且工業總産值翻了三番,利稅增長近10倍。
壽光經濟能夠發展起來,是幾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的“接力跑”,是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做的這一切,是黨員幹部的分內之責、原有之意,共産黨的縣委書記就應該這麼辦,為老百姓著想,為老百姓辦事。我只是給壽光的發展打了個底子。
我現在75歲了,早已退休在家,沒事了就喜歡回壽光老家走走看看,一聽説我去了,也總有人迎上來跟我打打招呼,給我講講自家的變化。這塊當年的不毛之地,如今早已躋身全國百強縣。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的建設更取得了驚人的成就,蔬菜面積發展到60萬畝,總産量45億公斤,農産品物流園日交易量最高可達到1500萬公斤,成為全國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資訊交流中心。可以説,壽光是一年一個樣,2017年還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我獲得了“改革先鋒”獎。這個獎,是對我在壽光五年半縣委書記工作的肯定,更是對壽光人民從解決溫飽到走上致富之路最大的褒獎。接過獲獎證書的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我們基層幹部群眾的關心和鼓勵。新時代條件好了,我希望,現在的年輕幹部們不怕任務艱巨、不怕責任重大,大膽地試、勇敢地改,幹出一片新天地,為老百姓辦更多的好事實事。(王伯祥口述,魏小越、王春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