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2018-12-23 14:4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精神是在改革開放偉大時代中鑄就、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發揚光大、激勵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它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必須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讓它在新時代改革開放征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為我們贏得輝煌未來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民族精神在歷史中積澱,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積澱出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時代中孕育,波瀾壯闊的時代大潮推動民族精神豐富發展。改革開放精神就是在改革開放偉大時代中鑄就、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發揚光大、激勵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這既是對改革開放的禮讚,又是對新時代民族精神的謳歌。

  偉大改革開放實踐鑄就偉大改革開放精神

  鄧小平同志強調,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這猶如黃鍾大呂喚起我們黨的偉大覺醒,回應時代和人民的呼聲。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誌,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始了第二次革命,也開啟了一個新的偉大時代。

  這是一個不斷打破保守僵化的時代。不論是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還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不論是外資企業的引入,還是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乃至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論是對內搞活,還是對外開放,新生事物的大量涌現不斷顛覆人們的習慣認知。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同時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五個多樣化”和“四個深刻”在極大促進我國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同時,也深度塑造著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

  中國社會不再拘泥于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而是敢為人先、大膽探索、善於創造。上世紀80年代,破除“一大二公”的傳統所有制結構,形成“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經濟成分,不是發展得太多了,而是還很不夠”的認識,非公有制經濟蓬勃興起;90年代,破除市場經濟等於資本主義的思維定式,作出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的判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橫空出世。進入21世紀,伴隨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腳步,中國人民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鄧小平同志強調,“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這正是40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改革創新的時代自覺與歷史寫照。

  中國人民不甘落後、奮勇爭先、追求卓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被充分激發出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進取精神和競爭意識充盈神州大地。波瀾壯闊的市場化改革把億萬人民從小農經濟和小商品生産的狹隘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人們掙脫平均主義的桎梏,勇敢地走出家門、走進市場、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追求效率和效益,展現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正是在這種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的激勵下,“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不僅僅是個人和企業,各個地區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奮力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創新政策、社會治理和生態環境,爭先恐後地加快發展。中西部地區緊盯沿海地區,致力於後發趕超;經濟發達地區主動求新求變,直接對標國際最高標準。這種空前開闊的眼界視野、空前廣泛的競爭意識、空前強烈的效率追求、空前深刻的創新作為,成為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而且愈益領風氣之先的原動力。改革開放精神在中國大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枝繁葉茂、深入人心。

  偉大改革開放精神在偉大改革開放實踐中不斷昇華

  回望40年改革開放,再遠一點,回望新中國近70年的發展,回望我們黨近100年的奮鬥,回望中華民族近180年尋求復興的探索,可以説在人類近代史乃至整個人類文明史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經歷如此巨大的心靈衝擊與精神變革,也沒有哪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在不斷經受挫折和磨礪中昇華屬於自己的價值理念與精神圖景。正是因為極大改變了人民、民族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的內涵,改革開放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最大共識。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黨對改革開放的認識不斷深化,提出要以勇於自我革命的氣魄、堅忍不拔的毅力推進改革,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係和矛盾,堅決衝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社會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由改變方法、政策到衝破束縛、破除藩籬、清除障礙,這樣的目標要求激蕩著改革開放的宏闊過程,淬煉了改革開放的革命品質。

  我們黨把改革開放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來認識。恩格斯強調的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思想資源。正是在改革開放中,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愈益清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我們的改革自信,也是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改革開放最本質的要求是創新。習近平同志指出:“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的老祖宗沒有講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幹過,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去創造。改革舊體制舊機制,最終要落在創造新體制新機制上。海納百川,不捐細流。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中國共産黨人發揚改革開放精神的原創版。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的改革開放並非一帆風順,在融入世界的過程中也承受了巨大壓力,但我們堅持了下來,也走了出來,並且越走越堅定、越走越自信。當今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為人類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順應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推動中國從“趕上時代”走向“引領時代”。

  以偉大改革開放精神繼續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

  40年風雨兼程,今天中國改革開放站上了歷史新起點。我們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從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

  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攻克體制機制痼疾,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必須有敢於“改”的精神和敢於“破”的勇氣。改革開放面臨的矛盾越多、難度越大,越要堅定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的信心,越要有進取意識、進取精神、進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這是弘揚改革開放精神結出的纍纍碩果。

  習近平同志指出,“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改革開放精神激發了改革開放、成就了改革開放,也已深深熔鑄在邁向強起來的中國的各個方面。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必須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讓它在新時代改革開放征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為我們贏得輝煌未來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執筆:林振義)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23日 05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