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穩就業 提收入 2018年民生改革發力更準更穩

2018-12-21 13:5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民生答卷,枝葉關情暖人心——邁向高品質發展這一年(四)

  個稅起徵點上調,就業目標提前完成,養老金14年連漲;

  居住條件持續改善,戶籍管理改革提速,創業門檻越來越低;

  學前教育發佈指導意見,養老機構有了標準規範,抗癌新藥納入醫保報銷……

  這一年,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強烈。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2018年,中國經濟劈波斬浪,澎湃前行;社會民生持續改善,枝葉關情。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門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交出了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改革發力更準,生活水準躍上新臺階

  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過程。一年來,一項項民生改革新舉措接連出臺。從更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更多樣的就業渠道,到更讓人放心的消費環境,改革發力更準更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履堅實,人民生活水準躍上新臺階。

  收入又漲。人社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通知,從今年1月1日起,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總體上調5%左右。1.14億名退休人員因此受益。10月1日起,個稅起徵點從每月3500元上調至5000元。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改革實施首月,工資薪金所得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減稅幅度超過50%,佔稅改前納稅人總數的96.1%。全國個人所得稅減稅316億元,6000多萬人不用再為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稅。“拿到10月份的工資單,比過去多了近2000元,仔細一看,是繳納的個稅變少了。”北京市東城區某企業員工張曄説,“減稅效果真是實在!”

  國家統計局公佈,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與GDP增長基本同步,快於每人平均GDP增速0.4個百分點。

  飯碗更穩。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今年,國家拿出真金白銀促就業,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和基層成長計劃,中央補助資金、招募名額和崗位開發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和扶貧崗位傾斜。大力推進失業保險援企穩崗和支援技能提升工作,據人社部介紹,僅上半年就向16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52億元,惠及職工1470萬人,向22.4萬人次發放技能提升補貼3.7億元。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六穩”,要求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2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自主創業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統計數據顯示,前11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93萬人,全年1100萬人的就業目標提前完成,並有望連續第六年為超過1300萬人提供就業崗位,對於第一人口大國而言,堪稱“就業奇跡”。三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2%,降至多年來低位。

  消費底氣足。7月1日起,三大運營商取消手機流量漫遊費,汽車進口關稅下調,整車稅率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十一”黃金周前,各地公佈981個景區免費開放或門票降價措施,其中5A、4A級景區佔比逾七成。前11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093億元,同比增長9.1%。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年來,各項民生改革措施形成合力、協同性更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加強食品、保健食品等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力度,文化和旅遊部的“利劍行動”共檢查旅遊企業24390家,公安部破獲電信詐騙案件數萬起……一連串重拳整治讓消費者花錢更安心。“雙11”期間,各網購平臺銷售額強勁增長,僅天貓平臺成交額就達213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社保網路更牢,日子越過越踏實

  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在發展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2018年,各地各部門瞄準民生領域的熱點、難點、痛點,著力破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取得明顯成效。

  幼有所育——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發佈,要求積極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加強師資建設。各省(區、市)要制定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辦法,對存在配套幼兒園緩建、縮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交等問題的,不得辦理竣工驗收。千萬家庭的孩子“入園難”得以緩解。

  學有所教——“能回校上學真好!”今秋,江蘇連雲港市因家庭貧困輟學兩年的14歲女孩娜娜複學了。“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這一年,《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繼續施行,距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更近。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穩步推進,緩解了“鄉村弱、城鎮擠”的問題。更多困難家庭的孩子有了同等受教育的機會。

  勞有所得——今年,10余個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上海、廣東、北京等6省市月最低工資標準已超2000元。與此同時,我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連續保持在90%以上,隨著對《勞動合同法》的積極落實,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病有所醫——這一年,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談判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過半;“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擬中選結果公示,擬中選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52%,百姓用藥負擔將進一步減輕。同時,跨省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有了重大進展,患者跑腿以及墊資的壓力減少。

  老有所養——最近,在“90後”志願者的定期陪護下,浙江杭州濱江白馬湖畔某養老院的林秀珍奶奶身心舒暢:“每天不再覺得孤獨無聊了,84歲的我也變年輕啦!”今年《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徵求意見稿發佈,養老機構國家標準正在擬定,服務品質穩步提高、前景看好,住養老院成為許多老人樂意選擇的晚年生活方式之一。

  住有所居——住建部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棚改已開工616萬套,改善約1400萬住房困難群眾居住條件;全國公租房分配率超過90%。從“你一間,我一間,筒子樓裏冒黑煙”,到“小高層,電梯房,城鄉廣廈千萬間”,更多居民的住房獲得感明顯提升。

  弱有所扶——中國殘聯聯合國家發改委等15部門印發《關於扶持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的意見》,明確了20多項促進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脫貧解困的扶持政策,8500多萬殘疾人迎來政策“紅包雨”。患有小兒麻痹症的李鮮芳以前在太原只有一個修表攤,生活艱難,如今在政策幫扶下,已擁有30平方米的店面,並籌劃著再開一家分店,“日子越活越有奔頭了!”

  在保障網織得更牢更密的背後,是國家對民生投入的持續增加。1至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過19萬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節能環保等重點民生領域的投入佔比近七成。

  奮鬥機會更多,舞臺越來越寬廣

  一年來,從民生保障的托底到簡政放權的便利,從創新創業的激勵到法律法規的完善,很多人都有相似的感受:人生出彩的舞臺更寬廣、奮鬥成功的渠道更通暢。

  “頭一天下午提交名稱審核,第二天就領了營業執照,而且通過手機完成,太方便了!”3月16日,在北京政務服務中心,某科技型創業公司聯合創始人馮是聰拿到我國第1億張營業執照。

  創業障礙要“減”,創業扶持要“加”。今年,人社部、財政部、教育部等部門針對高校畢業生、貧困人口以及返鄉農民工、回國留學生等不同群體、不同情況,量身定制創業幫扶政策。市場主體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到9月底,全國實有市場主體已達1.06億戶。11月10日起,首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創業門檻進一步降低。

  創業之門越開越大,人才流動“立交橋”越建越多。這一年,戶籍制度改革持續推進。北京市出臺積分落戶管理辦法,並公示了第一批積分落戶名單;江蘇省宣佈將在徐州、連雲港、淮安、鹽城、宿遷5市範圍內實施戶口通遷;天津、西安等城市紛紛出臺頗有“含金量”的吸引人才新政策。

  “我在城裏打工十幾年了,過去,孩子放在老家,我這邊整天牽腸挂肚。現在有了好政策,戶口遷過來,孩子到我身邊上學,全家人在一起,幹活更有勁頭。”貴州遵義市播州區的新市民張顯麗不僅實現了“城市夢”,也實現了“團圓夢”。

  年初以來,各地各部門繼續做好普惠性、基礎性民生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公共服務水準。村裏開通了公交車,站臺修到了家門口。太原、西安、成都、瀋陽、昆明、廈門、合肥、深圳、蘭州等更多方向增開“復興號”,各城市之間的“高鐵時距”進一步縮短。12月初,中國鐵路總公司宣佈:我國又將在月內開通10條鐵路新線;新增高鐵營業里程約2500公里。

  今年,全國下大氣力推進跨區域聯防聯控,治理大氣污染,加速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改善城鄉環境。截至6月底,福建、貴州、江西等21個省區市已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46個重點城市著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體系建設。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28歲的張虎是山東濟寧汶上縣苑莊鎮大王村人,他辭掉城裏穩定的工作,回老家當起了一名新型職業農民,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規模化經營,遙控無人機噴灑農藥、安裝病蟲害監測系統科學種田,“政策好、交通發達、環境優美,在家鄉創業,咱也一樣能致富。”

  “我們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全國人民無比振奮、充滿嚮往。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向著幸福再出發,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相信明天更美好!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