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記得來時路,繼續向遠方”

2018-12-15 10:4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系列微電影陸續上映——

  “記得來時路,繼續向遠方” 

  “記得來時路,繼續向遠方”“夢想接力,奇跡繼續”“感謝自己,感恩時代”……“如果問我怎麼寄語改革開放40年,對新時代的國家和自己又有怎樣的期待,《四十年奮鬥》《最高點的合影》《非遺傳揚人》等9部微電影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金句’,這些‘金句’很好地表達了我們的切身感受。”張迪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初,她稱自己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和受益者,“這9部微電影中,個人命運與國家進步、小家庭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遷交織在一起,故事觸動人心、震撼心靈。”

  許多觀眾都與張迪有相似的感受,“《慈母手中線》從衣服入手,講述了三代母女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開放40年時間裏大家穿得越來越漂亮,生活水準越來越好。這不就跟我們家發生的故事一個樣嘛!”“《張波的鞋》講述了一個民營企業家,從最初開始製鞋,到在改革開放進程裏搏擊風浪、不斷摔打,終於做出了中國人自己的好鞋。這不就是身邊無數個創業者的真實故事嗎?”……觀眾紛紛表示,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個人都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福利,而這些發展成果都來之不易,每份幸福都離不開無數人的奮鬥、拼搏。

  《青春無悔》講述的正是個人通過奮鬥改變命運的勵志故事。影片中,一個大學畢業生正逢不包分配的政策變革,他去往作為改革開放熱土的上海打拼,趕上社會招聘的機會考上了飛行員,並在2017年為C919領航,實現了人生價值。《青春無悔》的原型人物是東方公務航空有限公司的張大奇,他全程參與了國産大型飛機C919首飛前的三次實際飛行測試,並作為機長領航C919首次長距離轉場。“看著民族的夢想翱翔天空之際,回望過往,正是這份時代帶來的未知激勵著我勇敢嘗試,去企及更高的夢想!”影片中的這句臺詞引起了廣泛共鳴。

  改革開放40年,個人命運不僅發生著轉變,每個家庭的生活也發生了變遷。《印記》以連續鏡頭不間斷地呈現了一個小家庭在40年裏的變遷。“這個家庭40年的生活變化,折射的是改革開放反映在普通人身上的物質及精神方面的變遷,這個家庭就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影片導演楊慶生説。觀眾表示,《印記》的服裝、人物造型、家庭陳設、背景音樂等方面,都有很強的歲月痕跡,不但巧妙地展現了時代變遷,更與國家的各項重大事件巧妙勾連,“國家自豪感、民族榮譽感油然而生”。

  改革開放帶給很多人的直觀印象,還包括高樓大廈的拔地而起,城市高度的日益提升。而每座大樓的背後,都離不開萬千建設者的默默奉獻。《最高點的合影》講述了投入北京國貿大廈建設的父子兩代人接力夢想、創造中國新高度的真實故事。

  如今已鬢角斑白的常本宏,是故事裏父親的原型。他回憶,“1989年—1990年,中建一局每個建築工人都是豪情萬丈、拋家舍業、全力拼搏,為能參與到這座高155.25米、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的國貿一期建設而自豪。”常本宏説,當時大家都把這座大樓叫做“爭氣樓”。常本宏的事業深深影響了兒子的夢想,常奇峰報考了建築學專業,後來成為了國貿三期B項目現場經理,真可謂“夢想接力,奇跡繼續”。

  40年來,我國常規水電裝機容量增長近3億千瓦,年發電量增長超過1.1萬億千瓦時,分別增長了18倍和27倍;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運營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高速鐵路網路……特高壓帶電作業工人、“復興號”駕駛員、民航機務、“蘇繡”手藝人,《四十年奮鬥》講述了四個崗位上的普通人,從過去到現在奮鬥初心不變,在平凡崗位上實現自身進取、見證時代發展的故事。

  特高壓帶電作業工人王進是影片中人物的原型之一,他説,500千伏及以上的線路是城市的電路“動脈”,一旦出現故障會導致整個城市大停電,“我的工作就是在不停電的情況下,對超高壓線路進行‘手術’。”多年來,王進經歷過的帶電作業近百次,累計作業時間300多個小時,沒有出現一次失誤。他去過183個荒無人煙的地方,爬過2000多個高塔,排除故障的次數自己都數不清。“復興號”駕駛員薛軍是影片中另一位角色的人物原型,他從一名蒸汽機車司爐工幹起,歷經蒸汽、內燃、電力、動車組四代機車車型的迭代更新,憑藉“始終走在前頭”的韌勁,一步步成長為手握7本不同速度等級駕照,能夠駕駛22種車型的全能火車司機。

  了解到影片背後的故事,觀眾備受鼓舞。“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以後更加努力,在新時代實現個人價值,為民族再創輝煌。”觀眾林一凡説,“正如《四十年奮鬥》片尾所説,‘記得來時路,繼續向遠方’。”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