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眾的小事辦好,就是大事”(新時代擔當作為典型風采)
裏口山山路施工時,森林防火員谷源秋經常看到一個黝黑面孔的人,來來回回在盤山路上東瞅西望,時不時還蹲下來看看石板鋪得牢不牢固。“這包工頭夠講究……”老谷心想。後來他才知道,那是鎮上的黨委書記門盛慶。谷源秋很有些吃驚:“這位黨委書記,像老一輩的生産隊長一樣天天來工地!”
44歲的山東威海市環翠區張村鎮黨委書記門盛慶,紮根基層21年,在鄉鎮所有工作系統幾乎幹了個遍,擔任過環翠區3個鄉鎮的黨委書記。在他帶領下,兩個鄉鎮成為省級示範鎮,一個成了全國文明鎮。
2016年4月,門盛慶再次回到張村鎮任職,給鄉親們帶來了致富希望:通過土地流轉,張村鎮先後引進30多個文旅項目,與裏口山2000余畝生態採摘園、農家樂等旅遊休閒點串聯成線。今年1至10月,裏口山4個村接待遊客量突破146萬人次,實現收入2億余元,較2017年全年增長了近1倍;全鎮1200多家企業,今年1至9月稅收總收入突破10億元。
當幹部就得幹實事
裏口山上,盤山路寬闊平整。以前,這兒甚至連一條進山的路都沒有。剛一上任,門盛慶就牽頭解決了這一難題,修好了盤山路,為張村鎮拓展了發展空間。
“17公里的盤山路,路要在哪拐彎,平臺在什麼地方建設,種植什麼綠化樹木,都是門盛慶書記來來回回不知多少遍走出來的。”度假區土地規劃局管線科科長欒強説,著眼長遠、抓好細處是門盛慶的工作特點。
張村鎮背靠裏口山風景區,毗鄰威海市區,有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門盛慶一次次走街串戶、摸底調研,牽頭制定了裏口山風景區的長遠規劃。
過去,裏口山坳的養殖場臭氣熏天,門盛慶頂著壓力將其搬出;山腳下4個村莊,全部配備污水處理站,為改善村民生活品質和發展旅遊打下基礎。2017年,裏口山4個村被列為全市美麗鄉村精品示範片區,王家疃村入選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
紮根基層,門盛慶想的都是利長遠的事,啃的都是硬骨頭。在溫泉鎮,湯河北村回遷樓開發商跑路,門盛慶帶著村幹部日夜堅守完善配套,持續5年的老大難問題得以解決;在羊亭鎮,3個月時間做通了4500余戶群眾工作,調整土地7600余畝推進建設環翠科技産業園,引進了中關村醫藥、藍膜光熱科技等一批好項目。
“當幹部就得幹實事,作為黨委書記要從長遠考慮給老百姓謀利益。”門盛慶説。
嚴格管理正村風
村改合作社後,分紅是個難題:分發實物沒有標準,且容易滋生腐敗。門盛慶和幹部們多次研究後決定,將各村分紅統一由實物改為現金。
不僅如此,門盛慶還持續拿出嚴管手段:開大會請假、遲到,名字要上墻;兩萬元以上的大宗物資採購必須公開招投標……以前鬆散管理慣了,有些村支書産生了抵觸情緒。
規矩立下一年多,大夥漸漸嘗到甜頭——村裏矛盾少了,村裏風氣正了。和徐疃合作社支部書記徐克貴説:“當時大家不理解,現在才知道嚴管也是厚愛。”
在農村,門盛慶探索實施了“雙明責、雙承諾、雙監督、雙公開、雙議事、雙服務”的“六個雙”黨建工作法,引領各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引導村黨組織帶領村民發展採摘園、農家樂和特色民宿,培植特色産業項目。
每年張村鎮都要組織一次全鎮的項目現場觀摩會,相互交流學習。“及時總結經驗,抓好每個細節,就沒有幹不成的事。”門盛慶説。
讓百姓共用發展紅利
張村鎮企業多,外來人口占到全鎮的85%以上,管理起來著實不易。為此,張村鎮黨委投資建設了2500平方米的園區黨群服務中心,成立了園區黨委,下設4個聯合黨支部、34個企業黨組織,實現了黨組織在非公企業領域的全覆蓋。通過黨群服務中心組織群團活動,企業員工、村居百姓的業餘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天天有活動、節日有專場、月月有主題。魏橋科技工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艷紅感嘆:“鎮上組織的黨建活動,對於提升居民凝聚力特別有效果!”
門盛慶認為,老百姓能享受到的好才是真的好。兩年多來,在他帶領下,張村鎮新建了環翠區第一所投資過億元的小學——福泰小學,擴建了威海七中,在全區率先解決“大班額”問題;建設了張村老年公寓,補齊了高端老年公寓的短板;打造了全省體量最大的鎮級體育公園項目。
“要把事兒幹到老百姓心坎裏,就得多琢磨琢磨他們在想什麼。”門盛慶説,“把群眾的小事辦好,就是大事,要讓老百姓共用發展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