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聚焦自貿區建設5週年】對外開放區域佈局不斷優化

2018-11-23 15:3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我國陸續批准並建設了12個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區域佈局不斷優化,形成由南至北、由東至西的自貿試驗區試點新格局。各個自貿試驗區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為根本,不斷推動我國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上取得新突破新進展。

  作為國內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被賦予了建設成為融開放和創新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的重任,同時,成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重要節點。歷經5年的“先行先試”後,上海自貿試驗區已形成多項可複製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並分批次向全國推廣,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2015年國務院繼續批復成立廣東、天津、福建3個自貿試驗區,3個自貿試驗區有各自明確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廣東自貿試驗區致力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天津自貿試驗區的目標是建成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準對外開放平臺,面向世界的高水準自貿試驗區;福建自貿試驗區率先推進與我國臺灣地區投資貿易自由化進程,建設成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示範區。

  對外開放須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相結合,為此,2017年國務院批復成立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7個自貿試驗區。

  從建設定位來看,遼寧主要助力東北振興和工業轉型,浙江聚焦海洋戰略和大宗商品,河南聚焦打造交通物流樞紐,湖北打造創新和産業高地,重慶打造西部開放門戶城市,四川主打西部國際開放通道樞紐,陜西定位引領絲綢之路經濟帶。

  從地理佈局來看,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擴展到了內陸和東北地區,這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進一步深化。與沿海自貿試驗區更多體現“向東看”不同,新的內陸自貿試驗區則更多體現了“向西看”,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間的文化交流、經貿合作與制度融通。

  其中,河南是“一帶一路”上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建設自貿試驗區以來,河南積極發展多式聯運,大力開闢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運航線和中歐班列,推動不同運輸方式、不同企業間資訊的開放共用和互聯互通。如今,依託國際班列的運輸優勢,歐洲、中亞等地的優質特色産品能更便捷地運到國內展銷,實現“絲路洋貨”的直達。

  四川則著力推進糧食口岸建設,打造陸路商貿物流樞紐。目前一條連接歐亞的“Y”字形國際多式聯運大通道已經成型,去年蓉歐快鐵開行國際班列達1012列,成為全國開行數量最多、運作最穩定的中歐班列。

  構築全方位立體化開放通道,離不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重要門戶的對外開放。今年10月份,《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對外發佈,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這也是我國建設的第12個自貿試驗區。

  有別於其他自貿試驗區,海南自貿試驗區呈現“全域性”特點,其面積也相當於此前11個自貿區面積總和的27倍,達到3.54萬平方公里。在自貿試驗區建設上,海南綜合原有自貿試驗區試點內容,並進一步提出了醫療衛生、文化旅遊、生態綠色發展等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特色試點內容,在戰略定位上更加積極開放。

  從上海起步,到海南自貿試驗區的設立,短短5年時間,東中西協調、陸海統籌的全方位和高水準區域開放新格局形成,彰顯出我國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魄力與決心。未來,隨著自貿試驗區建設經驗的推廣升級,我國對外開放區域佈局將不斷優化,開放的大門將會越開越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華林)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