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被指歧視亞裔 哈佛大學招生:金錢和門路更重要?

2018-11-20 10:5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被指歧視亞裔

  哈佛招生:金錢和門路更重要?

  11月初,美國哈佛大學招生涉嫌歧視亞裔一案的審理進入尾聲。該案自10月15日在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開審以來,引發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幾乎成了一場哈佛大學招生揭秘會,讓人們得以一窺美國頂尖大學神秘的招生過程。根據庭審公開的資料,哈佛大學的確對亞裔設置了更高的分數門檻,金錢和門路在該校招生環節中扮演的角色也比人們想像中的更重要。

  招生涉及200個變數

  11月2日,“學生公平入學”(SFFA)組織訴哈佛大學招生涉嫌歧視亞裔案的庭審進入第三周。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10月29日,8名哈佛大學現在和曾經的學生作為證人出庭,以證明校園種族多元化政策的利弊。此前,剛卸任不久的哈佛大學前校長德魯福斯特亦被傳喚出庭備詢。

  與本案相關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哈佛大學每年究竟是如何從超過4萬份申請中篩選出2000個錄取名額的?

  哈佛大學在庭審中展示了評估一名申請人的各種因素:學習成績、考試分數、意向專業、個性評分、族裔、家庭背景、地理位置等。哈佛大學在庭審前提交的一次入學數據顯示,這些變數多達近200個。哈佛將申請人分為14個不同類別,並給每人評出1至6的等級,1代表錄取概率最高,6則意味著不可能被錄取。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這些評級依據“學術能力評估測試”分數等客觀指標,也包括個性評分,如性格特徵、面試感受等主觀判斷,而這恰恰是SFFA質疑的。原告律師亞當莫塔拉指出,在諸如勇氣、可愛等個性評估方面,哈佛給亞裔生打出的分數較其他族裔低得多,這是“讓種族偏見的狼從前門進入”。

  對此,已在哈佛大學擔任招生主任30年的威廉菲斯蒙斯在法庭上解釋稱,他們的工作就是確保這些因素以公平的方式發揮作用。例如,一名來自越南的學生考試成績只屬中等,但同樣被錄取,原因在於他表現出了“富有感染力的快樂個性”。另一位被錄取的學生分數也不高,但她曾在一個管弦樂團擔任第一小提琴手,並擔任過學生會主席,老師們評價她是一個“談吐得體、雄心勃勃、幽默風趣的人”。

  法庭文件和庭審證詞還揭示了哈佛大學招生的一些特別渠道,如“額外考慮”提高了申請人的錄取概率,“院長關注名單”是有勢力的申請人的花名冊,“Z名單”則是學業一般的學生通往哈佛的一種後門。據《紐西蘭先驅報》網站報道,在“Z名單”上的申請者僅需延期入學一年即可進入哈佛,坊間傳聞奧巴馬的女兒瑪麗亞奧巴馬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入學的。

  亞裔分數門檻最高

  庭審證實,哈佛大學在招生中確實對亞裔提出了更高的分數要求。菲斯蒙斯在作證時承認,亞裔生需要更高的分數才能被錄取。非裔、印第安人和西裔美國高中生,憑藉約1100分的SAT分數(總分1600)就可以收到預錄取函,而亞裔美國人往往需要比前者高出約250分(女生1350分,男生1380分)的成績,才能收到預錄取函。

  原告律師約翰洪斯稱:“這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菲斯蒙斯反駁稱,校方瞄準某些群體是為了“打破迴圈”,以吸引那些通常不考慮申請藤校的人。他舉例稱,某年哈佛曾以1310分為標準線錄取了人口稀少地區的白人學生,但並未以這個分數錄取同一地區的亞裔。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從1990年至2011年,美國亞裔應屆高中畢業生數量從40萬增加到80萬左右,在加州理工學院這樣完全沒有種族配額的高校,亞裔學生數量從1990年的20%增加到2011年的40%左右,但在哈佛和耶魯,這一比例從20%下降到15%至17%。

  哈佛大學一份2013年的內部研究也顯示,加上學術之外的因素,例如“父母是否為校友”“是否喜愛及擅長運動”等之後,亞裔是該校錄取比例下降的唯一群體。但菲斯蒙斯否認這是對亞裔的“懲罰”,強調個性評估只是哈佛“全面評估”的一部分。被告律師威廉李也否認歧視指控,稱錄取中的種族配額政策只能幫助有潛力的學生,因為校方從不認為申請人的族裔是負面因素。據福克斯新聞網報道,哈佛招生辦資深副主任羅傑班克斯在作證時表示,招生人員通常並不知道申請人的細分族裔。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10月29日出庭作證的哈佛學生均支援在招生中考慮族裔因素。2016屆非裔校友、去年獲哈佛教育碩士的莎拉弗朗西斯科爾説,如果招生人員不考慮種族因素,自己可能無法申請哈佛。“不考慮種族的招生政策是種‘抹拭行為’,試圖看不見我的種族,就是不去看我。”她説。該案庭審證人之一、哈佛大學越南裔大四學生Thang Diep表示,自己支援各種形式的多元化,亞裔確實面臨對有色人種的偏見。

  美國社會中不乏質疑SFFA的聲音。《紐約時報》刊發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我不認同這起訴訟,我認為這是一項‘假旗行動’,其真實目的是廢除針對黑人和拉丁裔學生的平權行動。”

  “這是個骯髒的小秘密”

  SFFA的律師提交給法庭的資料中,包括多份哈佛大學內部文件。這些文件顯示,金錢和門路在招生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比人們想像中大得多。

  如,文件中包括2013年時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大衛埃爾伍德發給菲斯蒙斯的一封電子郵件,信中對菲斯蒙斯招收重要捐款人的子女錶示感激:“你再次創造了奇跡,你招收的學生讓我非常開心。這次招生是巨大的勝利……你是我的英雄。”據CNN報道,這名捐款人承諾出資為肯尼迪政府學院興建一座大樓,並設立獎學金。

  在2014年的一封電子郵件裏,一個網球教練感謝哈佛大學為一名學生“鋪上紅地毯”,因為該教練向哈佛捐贈了110萬美元。

  哈佛大學教授拉傑切堤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哈佛只有3%的學生來自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家庭,而50%的學生來自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家庭。《紐約時報》也指出,總的來説,來自頂端的孩子上常春藤盟校的可能性,是社會底端孩子的77倍。

  原告出示的郵件還反映出,哈佛設有入學名單,優先考慮捐款者、專家、運動員或本校教職員的子女。據美國《波士頓環球報》網站報道,原告律師吉納維芙托雷斯引述調查稱,2017年超過30%哈佛新生的父母都是校友,其中絕大多數是白人。《紐約時報》表示,在2011年至2017年間,申請哈佛的校友子女中有33.6%被錄取,而在非校友子女的申請人中,這個比例是5.9%。

  哈佛內部電子郵件暗示,一些捐贈者的子女即使表現很糟糕,也會被錄取。《紐約時報》報道稱,對一些精英大學來説,如果普通申請者的錄取率是20%的話,校友子女申請者被錄取的概率上升為65%。該報援引普林斯頓大學2004年的一項研究結果稱,頂尖大學的校友子女身份相當於給他們的SAT考試成績加了160分(SAT滿分是1600)。

  但菲斯蒙斯斷然否認這些指控。他説他們也許會制定“院長名單”(這些名單列出了有特殊利益的學生),但名單上的人仍然會經過錄取委員會的審查。該委員會有40個人。

  菲斯蒙斯稱,哈佛並沒有隱瞞他們考慮的因素,那些因素都會在招生材料中被提及,比如校友傳承等。他表示:“為了提供獎學金,我們需要獲得必要的資源,這對於長遠維持學校的實力非常重要。”

  “我們進步人士崇尚機會、平等主義和多樣性。然而,這是我們的一個骯髒的小秘密:美國一些最自由的堡壘,依賴於一種特權繼承制度,它以犧牲幾乎所有人的利益為代價,成全富裕的白人。”《紐約時報》如是抨擊哈佛的“校友子女偏好”。

  《紐約時報》哀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歐洲和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沒有這樣對校友子女赤裸裸的照顧做法,但在號稱‘人人平等’的美國,這一體系是正式的成系統的存在。”

  (摘自《青年參考》2018年11月07日10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