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援民營企業在行動)

2018-11-16 09:4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上海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指明瞭方向,堅定了信心和決心。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正緊密結合實際,狠抓貫徹落實,努力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近日,記者採訪了上海市市長應勇。

  問:如何評價當前上海的民營經濟?

  應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對此,我們深有體會。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民營經濟作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對上海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體現在“四個重要”上。

  一是民營經濟已經成為促進上海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上海民營企業創造了全市1/4的生産總值、1/5的進出口總額、1/3的稅收收入。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民營經濟固定資産投資、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進出口總額等指標的增速,都快於全市平均水準。

  二是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推動創新發展的重要主體。在上海科技企業中,民營企業數量佔比超過九成,全市近半數的專利授權由民營企業獲得。

  三是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創造就業崗位的重要渠道。近些年來,上海每年新增就業崗位60萬個左右,民營企業新增就業人數佔全市的比重超過七成。

  四是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增強市場活力的重要力量。今年以來,平均每個工作日新註冊企業1332家,其中96.4%是民營企業,活躍度達到80%。全國網際網路百強中,上海民營企業佔了18家。在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網聯汽車、科技型製造、數字創意等領域,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和企業家脫穎而出。

  問:上海是改革開放前沿,也是國有企業重鎮,當前又在著力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上海將如何促進國資、民資、外資一視同仁、共同發展?

  應勇:促進國資、民資、外資一視同仁、共同發展,關鍵是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不懈推動國資、民資、外資合作共生、共同發展,堅持不懈促進國資、民資、外資平等對待、一視同仁。

  目前,上海已經形成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兩翼齊飛”的格局,一個翅膀都不能缺;已經形成國有資本、民間資本、外國資本“三資聯動”的格局,一個資本都不能丟;已經形成在滬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四輪驅動”的格局,一個輪子都不能少。我們先後制定實施了國資國企改革“20條”、擴大開放“100條”,最近又出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27條”,目的就是要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兩翼齊飛”“三資聯動”“四輪驅動”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推動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關鍵是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首先,在民營資本準入方面,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特別是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産業。其次,全面開放民間投資領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支援民營企業參與盤活政府性存量資産。第三,促進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合作發展,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重大投資項目、成果轉化項目和資産整合項目。

  問:上海出臺的“27條”措施,在民營企業中引起了良好反響。今後,上海如何為民營企業發展進一步創造良好環境?

  應勇: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視察工作時,要求我們瞄準最高標準、最高水準,優化政務服務,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要帶頭貫徹鼓勵、支援、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舉措,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良好制度環境。

  上海營商環境總體是好的,但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今年以來,我們實施了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的行動方案和53項政策措施。世界銀行最近發佈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上升32位,躍至第46名,其中上海權重佔55%。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還要更加全面、更大力度,目標是加快打造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範、法治體系最完善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最近,我們在深入調研基礎上,針對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出臺了《關於全面提升民營經濟活力大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27條具體舉措,主要亮點概括起來,就是“三、四、五”。

  “三”,就是推出“三個100億”,為民企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包括建立規模為100億元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為優質中小民營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100億元,把現有50億元規模的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逐步擴大至100億元等。

  “四”,就是降低“四項成本”,為民企降本減負。一是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地方許可權內的有關稅費政策,在國家規定幅度內降到法定稅率最低水準。二是降低用地成本,實施新增産業用地出讓底線地價管理。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增容擴産,免繳增容土地價款。在國有産業園區,對中小型創新民營企業給予租金優惠。三是降低要素成本,平穩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進一步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同時進一步挖掘潛力,降低用電、用氣、物流成本。四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018年內建成政務“一網通辦”總門戶,90%的涉企審批事項實現“只跑一次、一次辦成”。

  “五”,就是加強“五個支撐”,為民企核心競爭力提升創造條件。一是大力培育龍頭和骨幹企業,研究開展民營企業總部認定工作,獲得認定的民營企業總部享受總部經濟相關優惠政策。二是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加快優質企業技術改造相關審批服務,支援其“零增地”技術改造。三是支援企業技術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創業集聚區”,加速民營科技企業成長,對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給予享受免征房産稅和增值稅,擴大“科技創新券”“四新券”覆蓋範圍。四是營造企業人才成長良好環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需求、産業發展需求、平臺建設需求,精準引進包括優秀民營企業家、技術人才在內的各類急需緊缺人才。五是鼓勵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支援民營企業充分運用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方式拓寬銷售渠道,提升品牌價值,支援建立“海外倉”和海外運營中心。對出口國際市場尤其是出口重點地區的首臺套、首版次、首批次産品加大應用示範支援力度,可最高按照專項支援比例30%上限給予支援。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