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開放引領歷史性跨越——從壯鄉巨變看中國發展的力量

2018-11-13 10:0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南寧11月11日電 題:大開放引領歷史性跨越——從壯鄉巨變看中國發展的力量

  開欄的話:

  1958年3月5日,經中央批准,廣西壯族自治區正式成立。

  60年來,在黨中央親切關懷和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廣西各族兒女奮發圖強、艱苦創業、砥礪奮進,形成了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民族團結和睦、邊疆安寧穩固、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

  即日起,新華社將開闢“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欄目,展示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各項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新華社記者王念、王軍偉、向志強

  近日,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首趟全冷鏈集裝箱班列徐徐從南寧駛出,意味著北部灣港國際海鐵聯運水準進一步提升。

  沿海沿江又沿邊的廣西區位優勢突出,然而受歷史因素影響,廣西大範圍改革開放時間較晚,長期被貼上“邊陲”的標簽。進入新世紀,廣西按下開放發展加速鍵,尤其是2015年中央賦予廣西“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將廣西推向了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前沿。壯鄉打開大門,開啟了以開放引領跨越發展的生動實踐。

  大開放打開了壯鄉自信

  北海,在廣西具有對外開放符號的意義,早在1984年就被列入全國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不過,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北海人是落寞的。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房地産泡沫,讓北海經歷了“失去的十年”,期間又在發展旅遊還是工業、以及輕重工業間遊移不定,經濟發展與自身知名度不相匹配。

  出路在哪?最終是開放扭轉了北海的發展格局。2008年1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國家批准,北部灣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北海迎來“黃金十年”。

  一組數據是這個“黃金十年”的最好註釋:鐵山港貨物吞吐量從2010年的117萬噸增至2017年的1875.4萬噸;一批企業相繼入駐,電子資訊産業産值9年間年均增長44.14%,2017年達到870億元;在北海産生了廣西第一台筆記型電腦、第一台海量記憶體、第一台LED自適應螢幕……

  如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我國沿海一環的經濟地位凸顯。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東盟開放合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魏然説,目前北部灣經濟區已經形成一個涵蓋電子資訊、冶金、石化、能源、健康與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糧油和食品加工、輕工製造業等8大産業在內的産業集群,“從産業荒漠成長為重要的産業基地”。

  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唐愛斌認為,“三大定位”新使命在幹部群眾中引發了“頭腦風暴”,促進了思想觀念的深刻轉變,激發起幹事創業的巨大熱情,有力推動了各領域開放發展的革新性突破。

  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過2億噸、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直通粵港澳、高鐵運營里程位居全國前列、柳州成為我國汽車産量第三大的城市……從千里邊境線、海岸線到廣袤的內陸地區,開放的理念不僅在北部灣生根發芽,還深入到八桂大地的各個角落。

  10年前,創業成功的李榮光回到位於大石山區的家鄉馬山縣弄拉屯,一心要發展生態旅遊。窮山溝怎麼才能吸引外地人?李榮光想了很多辦法都不理想。2017年落戶的國際頂級賽事“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來到弄拉,一舉打響了“最美賽道”的名聲,遊人紛至遝來。“山還是原來那座山,卻真的變成金山銀山了。”李榮光感慨地説。

  2016年,全國首個高鐵無軌站在百色市淩雲縣啟動,汽車與高鐵無縫對接的模式,讓交通閉塞的貧困山區開始享受高鐵的紅利。無軌站開通後,許多貧困戶做起了藥材、水果等電商生意,實現了脫貧致富。正是開放發展,讓千百年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豐富資源,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

  開放發展讓壯鄉人民變得更加自信。充滿異域風情的東盟國家駐南寧總領事館區,接連不斷的國際會展,風味各異的東盟餐館,東盟國家重要的留學目的地……走在壯鄉首府南寧的大街小巷,隨處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十足的“國際范兒”。

  2014年,新加坡商人蘇麗華帶著自己的蛋糕來到南寧參加東博會,隨後便在南寧開店設廠。讓她想不到的是,雖然新加坡風味的蛋糕很受歡迎,但讓家長和孩子們趨之若鶩的,是店裏組織的英語DIY活動,孩子們買蛋糕和體驗做蛋糕時用英語交流,語言能力得到提高。蘇麗華説:“語言是國際化的重要指標。對孩子們外語能力的重視,體現出這個城市的開放程度。”

  在中越邊境東興市江平鎮,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靠海而居。曾經,京族群眾“窮得只能頓頓吃海鮮”。當地人多地少,長期缺糧。“出海歸來,挑著辛辛苦苦得來的收穫走上十來裏路,到附近的鎮子上換糧食,一筐魚蝦只能換兩筐木薯或玉米,吃大米則完全是奢望。”71歲的京族村民陶紀德回憶説,後來他們修築堤壩填海造田,雖然造出了2000多畝水田,無奈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水田其實是鹽鹼地,産量少得可憐。

  改革開放以來,京族群眾告別“以糧為綱”,因地制宜謀發展,“靠海吃海”在鹽鹼地上建起現代化海洋牧場,“靠邊吃邊”大力發展邊境貿易,目前京族三島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超過1.8萬元,家家戶戶蓋起了新樓。

  陶紀德懷著無限感恩與自豪的心情,在自家門前豎起了高高的旗桿,堅持每天挂國旗。五星紅旗迎著獵獵海風顯得格外醒目,陶紀德説,“作為中國人,特別自豪。”

  千帆競發 昔日“末梢”成“前沿”

  打開中國地圖,西部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一眼可見——北部灣。但長期以來,西部貨物卻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甚至一度出現“廣西貨不走廣西港”而從廣東出海的尷尬局面。設施差、效率低、成本高,企業的選擇很現實。

  今天的北部灣畔,海闊天寬,千帆競發。臨海而建的欽州港火車東站繁忙有序,一批批來自海上的集裝箱被吊上火車,這些貨物將通過南向通道班列發往重慶、陜西、甘肅等地,有的貨物還將轉乘中歐班列前往歐洲。

  “90年代欽州港火車站開站時,只有很少的內貿貨,在全國鐵路格局中毫不起眼,欽州港東站剛建3年,就成了連接東盟與中國西部乃至歐洲的陸海樞紐。”撫今追昔,當年的老站長黃超善有點不敢想像。

  依託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廣西開啟了港口運營管理改革的大幕,對內北海、欽州、防城三港合一,對外加快國際化步伐,參股馬來西亞關丹港和汶萊摩拉港,與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合作建設碼頭,短短幾年,北部灣港脫胎換骨。

  如今,北部灣港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通航,形成了內陸腹地走向東南亞、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川、滇、湘、黔、渝5個西南中南省市通過廣西口岸進出口的貨物總值,年均增幅在30%左右。

  “一帶一路”建設給北部灣港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2017年9月,一條貫穿中國西部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這就是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經此通道,貨物由重慶向南經貴州等省區市,通過廣西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東盟,向北通過中歐班列連接中亞、歐洲地區,從而形成“一帶一路”的完整環線。

  作為中國陸海聯運的關鍵樞紐,廣西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的地位今非昔比。

  如果説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是有形樞紐,那麼“南寧渠道”則是無形樞紐。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介紹,自2004年永久落戶南寧以來,中國—東盟博覽會共吸引了79位中外領導人、3100多位部長級嘉賓出席,74.6萬中外客商參展參會,推動形成了國際合作的“南寧渠道”。

  多重利好 前景令人遐想無限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箭在弦上,“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西正以銳意改革的精神,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深度。

  今年9月,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與西江集團戰略性重組,“沿海”與“沿江”開放的兩大龍頭實現“雙劍合璧”,強化江海聯運所釋放的更大開放紅利令人遐想無限。

  10月26日,中國東興—越南芒街人民幣越南盾現鈔雙幣跨境調運業務正式啟動,標誌著兩地銀行開辦毗鄰國家現鈔業務的新時代正式到來,這是廣西沿邊金融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

  在開放的廣度上,廣西不斷拓展服務國家外交大局的平臺與機制。

  ——推進大聯通。一個以港口為龍頭,以陸路和空港為大通道,以保稅物流體系和物流園區為關鍵節點,以快速通關為保障,以跨境電商為新增長點,連接多區域的國際合作大通道逐漸成形。

  ——構築大支點。南向,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北聯,加快暢通聯繫貴州、重慶、四川、陜西、甘肅等地的通道。東融,主動對接珠三角、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西合,聯合雲南等省份,加強與越南、緬甸、寮國等湄公河國家的合作。

  ——搭建大平臺。以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等為抓手,推動一大批中國—東盟合作機制落戶廣西。加快中泰(崇左)産業園、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玉林汶萊中醫藥健康産業園等建設,推動中國東盟合作向寬領域、深層次、高水準合作發展。

  在中國1.8萬公里海岸線的最南端,壯鄉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態勢,奮力實現屬於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