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金融活水加速流向實體經濟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現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援。上周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援工具,以市場化方式幫助緩解企業融資難。
融資難、融資貴是我國實體經濟面臨的現實難題。這一方面與金融體系自身的體制機制問題有關;另一方面與實體經濟的邊際利潤率和平均利潤率下滑,導致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意願不強有關。
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幫助實體經濟解決融資難題,各地區各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部分省區市上周披露的資訊顯示,實體經濟融資渠道在拓寬,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在加速。
截至9月末,江西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為29857.26億元,同比增長18.79%,貸款增速在全國排名第一位,連續13個月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一位。從貸款結構上看,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為17990.61億元,遠遠高於住戶貸款餘額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餘額。
9月末,湖北省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43343億元,同比增長15.9%,增速居全國第六位。更重要的是,一些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得到金融保障,普惠領域小微企業、高技術製造業等貸款增長加快,製造業貸款增長乏力的局面逐步改善,特別是高端製造業獲金融機構的青睞。在金融機構貸款儲備項目中,房地産類及融資平臺類項目儲備在逐步下降,製造業項目在上升。
湖南省貸款投向也有所優化。其中,支援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力度加大,製造業貸款保持增多。
新疆國資委披露的資訊顯示,近年來,新疆農村信用社在保證服務“三農”為重點的同時,不斷加大對個體工商戶、城鎮居民消費和民生項目建設的信貸支援力度。截至8月底,新疆農村信用社累計為農牧民、城鎮居民和中小微企業發放各項貸款1157億元。
金融為實體經濟“輸血”的功能進一步提升,既能有效避免資金在金融系統內空轉,也能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堅定走創新引領發展的道路,強化技術改造和工藝創新,以提升供給品質,增強發展後勁。
上周各省區市發佈的數據還顯示,一些在技術創新領域投入強度大、動手早的省區市,經濟結構和動能轉換的成效已經顯現出來。廣東省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增速雖然比全國慢0.4個百分點,但電子資訊、電氣機械、汽車製造業三大支柱産業的增加值增速均快於全國規上工業增速,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也保持較快增速,表明工業結構持續優化,供給品質穩步提升。
北京市的GDP增速與全國增速持平,但創新驅動型經濟發展特徵更加凸顯。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8%和11.2%,電子資訊、生物醫藥分別增長19.9%和18.6%。
當前,我國各省區市正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助推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在此過程中,更應該重視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破解制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結構性難題,讓金融活水更加順暢地流向實體經濟,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