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貧攻堅在涼山】網際網路+非遺 布拖63歲銀飾非遺傳承人開起了網店

2018-10-28 09:43:00
來源:四川新聞網
字號

  四川新聞網涼山10月27日訊(記者 劉佩佩 陳淋 攝影報道)10月27日,在布拖縣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産展廳,63歲的國家級銀飾非遺傳承人勒古沙日正在專注的打造銀飾。他12歲跟隨父親學藝,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彝族銀飾工藝傳承,目前,他手把手帶出來的徒弟已經達到30多個,還開起了網店,將彝族銀飾買到全國各地。據介紹,布拖縣地處涼山州東南部金沙江流域,有著豐富的非物質遺産文化,火把節、阿都高腔、口弦、銀飾……各具特色的文化讓布拖充滿了魅力。

  據了解,布拖縣從2005年啟動非遺保護工程,已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項(銀飾製作技藝、口弦製作技藝)、省級名錄10項、州級名錄10項,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6人,州級傳承人16人。非遺工程的開展,不僅保護了當地獨有的文化,還帶來了經濟效益。以彝族銀飾製作技藝為例,目前布拖全縣開設商鋪的銀匠共68戶,從業人120余人,年銷售額近3000萬,利潤約400萬元。“當地百姓靠自己的雙手脫貧增收。”

  銀飾非遺傳承人帶出30多個徒弟 保護了文化還帶來了增收

  “我手把手帶出來的徒弟有30多個,現在都能獨立製作銀飾了,日子過得比我這個師傅還要富裕。”10月27日下午,在布拖縣銀飾一條街,銀匠們各自忙碌著,打制銀飾的每一小錘,都是為幸福生活的美好奮鬥。63歲的勒古沙日是國家級銀飾非遺傳承人,他12歲便跟隨著父親學藝。勒古沙日很有天分,學藝半年後就已經可以獨立製作了。幾十年來,他一直致力於銀飾工藝的傳承,他的兒子、孫子以及親戚都變成了他的徒弟,跟著他學手藝。讓勒古沙日欣喜的是,他不僅傳承保護了文化,還帶著身邊的人一起致富,過上了好日子。

  作為銀飾非遺傳承人,勒古沙日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于布拖縣。前不久,就有一位慕名而來跟著勒古沙日學藝的廣州人。同時,受益於布拖縣非遺保護工程的開展,勒古沙日帶著彝族的銀飾製作技藝走出了布拖縣,到全國各地參加與非遺相關的活動,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獨有魅力。

  而更為可喜的是,勒古沙日還搭上了網際網路的快車,開起了網店。借由智慧手機,勒古沙日還有很多遠端學員,他會把一些銀飾的設計圖、製作模板等內容發給學員,打破了空間的局限,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非遺的傳承中來。

  據介紹,布拖縣素有“彝族銀飾之鄉”的美譽,銀飾已經融入到布拖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酒具、食具、配飾等等。其中配飾與阿都彝族服飾的完美結合讓布拖縣的姑娘們美麗獨特。每當有重大節慶時,布拖縣的彝族姑娘們就會穿上彝族服飾,戴上銀頭飾、銀胸牌、銀領飾、銀耳鏈,一起跳舞,場景美如畫。

  布拖彝族銀飾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造型美觀,形態各異,具有很強的裝飾美感。這些古樸大方、色彩鮮艷、巧奪天工的銀飾製品是彝族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保護利用好布拖彝族銀飾民間工藝,對於弘揚民族文化,調整産業結構,增加當地人民群眾的收入,促進布拖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