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燃燒在扶貧一線——記西藏阿裏地區措勤縣磁石鄉黨委書記李志龍
原標題:讓青春燃燒在扶貧一線
“氧氣吃不飽,風吹石頭跑!”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阿裏地區措勤縣磁石鄉,當地牧民群眾千百年來逐水草而居,習慣了惡劣的自然氣候環境,“吃飽、穿暖”成了他們追求的生活目標。2015年,年僅31歲的李志龍來到鄉里擔任黨委書記。在這個牧民口中的“毛頭小夥”帶領下,2016年鄉黨委獲得了“自治區優秀基層黨組織”稱號,2017年,全鄉被評為阿裏地區首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全鄉發展起15個産業項目,貧困人口三年減少三分之一,群眾收入顯著提高,牧民群眾對這個年輕人從不以為意逐漸到交口稱讚。
“基層牧區更需要我們黨員幹部”
李志龍很年輕,卻在措勤縣工作了十多個年頭,對這片一般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高海拔牧區,他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同樣是工作,基層牧區更需要我們黨員幹部去奮鬥、去拼搏。”2015年,長期在機關工作的李志龍響應組織號召,來到磁石鄉擔任黨委書記。到任伊始,他就馬不停蹄地開展走訪調研,先後寫成了5篇調研報告,對磁石鄉的發展有了初步設想。
“牧民群眾觀念陳舊,是制約磁石鄉發展的一大痼疾。”李志龍意識到,改變全鄉面貌,要從身邊一點一滴的變化開始。來到磁石鄉後,他發現鄉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沒有電,一到晚上鄉里一片死寂。於是,李志龍四處奔走,爭取到對口支援措勤縣的國家電網800萬元投資,對鄉政府駐地及周邊實施“四化”工程,新建了村民文化廣場,完成了道路硬化、種草綠化、太陽能燈亮化等項目,鄉里定期組織幹部群眾集中清掃垃圾,使磁石鄉的工作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過去鄉里塵土飛揚、垃圾遍地,今天才知道咱們家鄉可以變得這麼美。”牧民多吉深有感觸地説。
基層工作能不能推進,關鍵在黨員幹部有沒有作為、敢不敢擔當。李志龍從黨建入手,提出了創建符合本鄉實際的“生態磁石、黨建統鄉”黨建品牌,以“黨建+政治建設、思想建設、自身建設、經濟建設、制度建設、黨員幹部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平安磁石建設”為抓手,推動形成黨建統領全鄉工作的大格局。在駐村工作隊和各村“兩委”班子之間開展“雙語”學習活動,目前全鄉4個行政村“兩委”班子成員基本都會用簡單漢語對話。在日常的“三會一課”中,李志龍鼓勵牧民黨員解放思想,提出發展新思路、新點子。格瑪村牧民黨員次旺石曲在他的帶動下,自發成立了格瑪村建築施工隊,吸納了全村10余名貧困戶參與,為當地脫貧致富找到了新路子。
作為鄉黨委書記,帶動磁石鄉經濟發展是李志龍的夙願,也是壓在他肩頭的責任。經過長期調研和摸索,他為4個行政村找到了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道路。刀青村離縣城比較近,實施蔬菜大棚種植和壓面房項目;尼龍村發展溫泉經濟和紫絨山羊規模養殖,尼龍溫泉開發已形成項目建議書,紫絨山羊養殖現發展示範戶30多戶;格瑪村發展旅遊經濟,今年投資46萬元在扎日南木錯湖畔建設集餐飲住宿于一體的黑帳篷10座,吸納20余戶貧困戶參與經營,預計每年收益30萬元以上;加繞村發展草原畜牧經濟,採取集中放牧方式進行牧業改革,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産力。
“李書記年輕,辦法就是多”
來到磁石鄉三年多,李志龍為了鄉里的發展和群眾的幸福安康傾注了大量心血,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356戶1023人減少到228戶714人,2018年,預計又將有140戶541人實現脫貧。56歲的老阿媽群措一家5口,牧業是唯一的家庭收入來源,生活十分貧困。在鄉黨委的扶持下,家裏依託扎日南木錯湖旅遊資源搞起了“牧家樂”,遊客在群措家裏吃住,體驗純樸的牧民生活,一年為家庭增收五六千元。群措説:“家庭旅遊,這是過去我們從沒想到的增收項目,李書記年輕,辦法就是多。”
李志龍經常深入基層,聽民聲、察民情,擔任鄉黨委書記三年多來,憑著對磁石人民的深沉熱愛,不顧山高、路遠、溝深,走遍了磁石鄉0.8萬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遍訪了全鄉每一戶群眾,與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新來的書記有點嚴。”這是磁石鄉黨員幹部對李志龍的普遍評價。鄉幹部尼瑪説,在李書記的模範帶頭下,鄉幹部全體與42戶貧困家庭開展了結對認親、結對幫扶活動,“這一招很靈,黨員幹部成了牧民脫貧的主心骨,群眾紛紛認為鄉黨委對扶貧動了真格。”
為了工作,李志龍長期與父母、妻兒三地分居,父母生病、妻子兩度臨産不能回家照顧陪伴,由於長期在高海拔地區工作,年僅34歲的李志龍患有痛風、腦供血不足等多種高原性疾病,他仍帶病堅持工作。磁石的風吹日曬,把當年那個白凈小夥,變成了黝黑滄桑的中年漢子,乍看上去,與當地普通牧民並無分別。對於這些,李志龍只是淡淡地説:“我愛這片土地,更愛這裡的牧民群眾,如果生命就是燃燒的過程,我願燃燒在最基層、燃燒在扶貧的第一線。”
(記者 尕瑪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