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重溫鄧小平60年前的一次重要講話“要敢想、敢説、敢幹,富有創造性”

2018-10-24 13:25:00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60年前,鄧小平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提出:思想解放,特別是高級幹部的思想解放,對社會主義建設有決定的意義。後來者可以居上,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語言,新時代總有新語言。要敢想、敢説、敢幹,富有創造性。要用和平的形式,用發展速度來比垮帝國主義。

  地位與角色決定人的視野,使命與擔當決定人的思想。1952年,鄧小平由西南局第一書記到中央任政務院(國務院)副總理。由此,他的工作視野、他的理論思考與地方工作時,大不一樣。《鄧小平文集》中卷,有三篇文章,即《按照中國的情況寫中國的文章》《軍隊到地方到群眾那裏去取經》《軍隊的立腳點要放在準備打仗上》,實際上是鄧小平1958年7月19日,在中央軍委擴大會上的一次講話。

  “思想解放,特別是高級幹部的思想解放,對社會主義建設有決定的意義。後來者可以居上,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語言,新時代總有新語言。”

  思想解放是改革開放的先導,也是改革開放時代的最強音,是戰勝一切困難、取得一切偉大成就的最有力的武器。鄧小平在這次講話中指出,思想不夠解放,落後於群眾,遠離實際、遠離群眾的結果,就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義。當時,鄧小平緊緊抓住思想解放的“關鍵少數”,指出:“思想解放,特別是高級幹部的思想解放,對社會主義建設有決定意義。”鄧小平為什麼強調,高級幹部的思想解放具有決定意義呢?其一,他説:事實證明,同樣的事情,同樣的條件,同樣的人,由於思想解放,方法問題解決了,效果就完全不同。這是思想、方向、方法對了的結果。思想、方向、方法是互相關聯的,是一個整體。他舉例説,毛主席拿出來的東西,就包括著思想、方向、方法。思想對頭了,方向、方法就對頭了。其二,他強調:所謂思想對頭,就是打破迷信,從中國自己的實際出發,去想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尊重唯物論,尊重辯證法。教條主義者、經驗主義者不從實際出發,所以非犯錯誤不可。其三,他指出:思想一解放,共産主義風格又發揚起來了。鄧小平舉例説,修懷柔水庫和十三陵水庫,數百里以外的農民,自己帶著乾糧去參加勞動,根本不問挖一個土方多少錢。農民説,他們有事我們來幫助,我們有事他們也會來幫助的。這就是馬克思主義,這就是共産主義風格。人民群眾一旦掌握了毛主席思想,力量大極了。

  思想解放的關鍵是要解決實踐新難題、現實新問題,解決問題就需要有新語言、新思想。鄧小平指出:思想解放,破除迷信,後來者可以居上。毛主席説,馬克思是不是可望不可及呢?也不要那麼迷信。鄧小平強調:“馬克思有他那個時代的語言,我們有我們時代的語言。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語言,新時代總有新語言。”

  “要敢想、敢説、敢幹,富有創造性。要在自己的紙上寫出自己的好文章,完全可以設想,在某些方面會比蘇聯寫得好,寫得更美、更漂亮。”

  60年前,鄧小平就大力提倡敢想、敢説、敢幹。鄧小平在講話中指出:我們國家的特點是一窮二白。窮要幹革命,白好寫更好的文章、好畫最美的圖畫,這是個好條件。我們要用好這個條件,不能硬搬外國的。學習蘇聯是不錯的,應該學。但是,停滯不前,思想就會僵化。我們不能都跟在人家後面走,要有自己的創造。要敢想、敢説、敢幹,富有創造性。如果外國沒有的話,我們就不能説;外國沒有的圖,我們就不能畫;外國沒有的字,我們就不能寫,那麼我們就永遠不能超越別人,就不能對世界作出我們的貢獻。要相信我們有很多好的條件,可以幹別人不敢幹的事情,也可以做得比別人要好。

  那麼,怎樣才能超越別人,對世界作出貢獻呢?鄧小平在講話中指出:

  一是我們必須尊重馬克思主義的共同原則、普遍規律。但是光這樣不行,還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規律和我們自己的特點、實際結合起來。普遍規律是大同,否認大同就是修正主義;否認自己的特點和實際,就是否認小異,就是教條主義。犯修正主義錯誤,我們建不成社會主義;犯教條主義錯誤,我們的事情同樣會遭受失敗。

  二是只有認清自己的特點、自己的實際,才能把革命搞好,才能把建設搞好。中國革命就是要按照中國的情況寫中國的文章。毛主席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理領導我們搞革命,是在中國的紙上寫的一篇中國文章。

  三是我們要以自己為主,要在自己紙上寫出中國自己的好文章,在某些方面會比蘇聯寫得好,寫得更美、更漂亮。搞建設應當同搞革命一樣,要根據自己的特點,當然也包括別國的經驗,首先是蘇聯經驗。他們的經驗是三部分:一部分是完全可以用的,叫普遍真理;一部分是只能作參考的,就是它本國適用,不完全適用於我國;還有一部分是錯誤的,如史達林忽視農業,不就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嗎?因此,要善於吸取他們的經驗。但是,我們要以自己為主,要在自己紙上寫出中國自己的好文章。有這種精神,可以比別人寫得好。因此,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有自卑感。在世界上,我們有自己的貢獻;在社會主義陣營裏,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貢獻。

  “要用和平的形式,用發展速度來比垮帝國主義,戰爭可能打不起來,而且越往後越難打。世界上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多,我們中國人就天不怕地不怕。”

  鄧小平是世界公認的戰略家,這次講話,他作出了改寫歷史的兩大戰略判斷。

  其一,要用和平的形式,用發展速度來比垮帝國主義。1950年代後期是美蘇冷戰對峙,全世界處於戰爭與革命的時代。鄧小平縱觀天下大勢,明確提出“用和平形式”“用發展速度”,“用比垮”而不是“打垮”戰勝帝國主義,這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論斷。這個論斷的核心是“用發展速度比垮帝國主義”,當時的“帝國主義”何其強大,諸如美、英、法等等,怎樣超過他們,如何比垮他們,在鄧小平看來,只能用“發展速度”。半個世紀後,當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超過其他發達國家時,我們不得不敬佩鄧小平當年的高瞻遠矚。

  其二,戰爭可能打不起來,而且越往後越難打。1950年代世界大戰風雲密布,鄧小平作出了英明的戰略判斷,他分析説:一是帝國主義現在是矛盾重重,內部不統一,氣不足。二是你怕,他也要打,他要打,我們也不怕。我們的國防力量,無論國際形勢如何,都要加強。加強國防,無非是三個內容:一個是常規裝備、常規軍隊;另一個是人民;再一個是尖端技術,就是原子彈和導彈。三是歸根結底,還是人民最厲害,還是靠人來打勝仗。因此,我們的軍隊還是要講思想、講政治。今後,有了原子彈還是要這樣。總之,不發生戰爭,我們好好建設;發生戰爭,我們就打完了再建設。四是我們中國人睡得著覺,是樂觀主義者。世界上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多,我們中國人就天不怕地不怕。現在,我們就是要把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搞好。國家有了經濟基礎,軍隊這一套搞起來就快。我們幾年來就是搞這個事情。把我們國家建設好一些,把我們軍隊建設好一些,加上物質準備、精神準備,思想上不要放鬆,這樣遇到任何情況,我們都應付自如。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重溫60年前鄧小平的這一重要講話,對於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很有啟發意義。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