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遷開啟新生活
引言: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的阿克蘇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是新疆重點風沙策源地,是抗擊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最前沿,更讓人絕望的是,沙漠離阿克蘇市城區只有6公里,且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斷逼近。
在這樣的背景下,1986年,阿克蘇地區啟動實施了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不僅在荒灘戈壁上建成了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4公里集生態林、經濟林、防風林于一體的防風治沙“綠色長城”,還形成了讓阿克蘇人引以為傲的“柯柯牙精神”。
昔日“漫卷狂風蝕春色,迷夢黃沙掩碧空”的阿克蘇,如今已是“風拂楊柳千頃綠,水潤桃杏萬園紅”的茫茫林海。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從塞罕壩林場、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還林、阿克蘇荒漠綠化這些案例來看,只要朝著正確方向,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代接著一代幹,生態系統是可以修復的”。
已累計造林115.3萬畝的柯柯牙,以32年的堅持告訴人們:功成不必在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10月11日起,天山網推出【點讚阿克蘇荒漠綠化】系列報道,今日推出第八篇:《易地搬遷開啟新生活》。
阿克蘇地區溫宿縣柯柯牙鎮紅山腳下的紅山新村。
天山網訊(記者馬少賓攝影報道)“我們是生態文明建設真正的受益者。”9月21日,40歲的阿巴斯 艾臺克説起易地搬遷後的生活,滿是自豪和感激。
阿巴斯是溫宿縣柯柯牙鎮紅山新村村民,在戈壁荒灘上崛起的這個生態移民新村,包括阿巴斯一家在內的566戶、2200名曾經世代放牧為生的牧民華麗轉身,成為戶均擁有8畝核桃園的果農,開啟了易地搬遷後的新生活。
阿巴斯 艾臺克和妻子在家裏準備了豐盛的果盤招待客人。
生態文明建設的受益者
在坐落于紅山腳下的紅山新村,一排排安居富民房整齊有序,平坦的柏油路修到了每家每戶的門口。
阿巴斯的家門口,一株株格桑花開得格外鮮艷。這一天,他讓妻子將院子裏外打掃乾淨,灑上了水,他還買來水果,盛情款待客人。
“現在住的房子好了,生活條件好了,我們非常歡迎客人來家裏做客。”阿巴斯説,以前在山區放牧時,最怕的就是家裏來客人。那個時候他們一家六口人擠住在一間石頭房裏,用水用電不方便,娃娃上學不方便,老人看病不方便,一年辛苦放牧的收入勉強能讓一家人吃飽飯。
“看一看我們現在的生活,住上了安居富民房,水、電、路都通了,娃娃上學方便了,老人看病也方便了……”阿巴斯説
2014年搬到紅山新村後,阿巴斯把家裏的150隻羊全賣了,換成了10頭牛。
“政府提倡退耕還草,牛可以圈起來喂草料,養牛比養羊划算。”阿巴斯説,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受益者,也應該有最起碼的生態保護意識。
平日裏,阿巴斯除了照顧好家裏的10頭牛,只要一有空,就到核桃園打工。考慮到村民長期在山區放牧,缺乏林果業管理經驗,當地政府專門出臺了“政府出資,企業代管,牧民所有”的政策,將6000畝核桃園交給溫宿縣紅沙漠公司代管三年,採取統一管理方式、統一技術要求、邊管理邊指導的方式,引導幫助村民掌握科學種植管理經驗。
這幾年來,打工不僅掙了錢,阿巴斯還學會了核桃的修剪、嫁接、施肥、澆水等一整套技術。
一年下來,夫婦倆打工的收入就有四、五萬元,幾乎是以前一家人放牧收入的10倍。冬天,阿巴斯育肥牛,妻子開商店,差不多也能掙兩萬多元。
“等讓我們自己管理核桃園,我完全有信心把核桃園打理好,讓核桃園成為我們家的致富園和聚寶盆。”阿巴斯説,今後,他要守護好核桃樹,守護好家園,用勤勞和智慧過上幸福的生活。
紅山新村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幸福,已經有村民買上了汽車。
村裏的致富帶頭人
從溫宿縣博孜墩鄉易地搬遷到紅山新村的艾力江 買買提是出了名的能“折騰”,是村裏的致富帶頭人。
搬遷以前,艾力江在溫宿縣博孜墩鄉生活了三十多年,種地加上放牧,收入也僅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第一年從山上搬下來,艾力江就賣掉了所有的羊,加上政府給的退耕還林補貼,買了一輛貨車跑運輸。
“勤勞的人吃羊腿,懶惰的人喝涼水!”艾力江説,現在黨的各項惠民政策那麼多,只要肯吃苦,肯動腦子,就一定能脫貧致富。
有一定積蓄後,艾力江重新買了30隻羊和5頭牛,雇了人代管牛羊,也不需要太費心。
2015年,艾力江又在自家房屋旁蓋了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子,開起了商店,由妻子照看,每月收入近兩千元。
“8畝核桃園每年分紅1萬元,跑貨車一年少説也能掙1萬元,加上繁殖羊羔和商店的收入,年收入4萬多元。”艾力江説,掙錢的門路多了,日子越過越幸福,越過越有盼頭。
2012年,溫宿縣通過生態移民工程,在紅山腳下新建了紅山新村,讓包括阿巴斯、艾力江等在內的566戶在托木爾峰下游牧的牧民在這裡實現了定居。
定居點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三通”,有住房、有棚圈、有庭院、有耕地“四有”和配套教育、衛生、文化、廣播電視、技術服務“五配套”,保障了村民的生活條件。
溫宿縣柯柯牙鎮的老百姓把幸福生活的真諦寫在馕上。
實現脫貧和生態文明建設雙贏
柯柯牙鎮鎮長艾散 阿卜杜熱合曼表示,溫宿縣建起紅山新村,就是為了不讓山上的草場退化,同時解決山區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問題,“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讓牧民搬到這裡定居,通過林果業實現脫貧增收。”
艾散 阿卜杜熱合曼説,核桃園全部採用節水滴灌,嫁接了溫185和新2號兩種市場價格平穩、技術成熟、品質有保障的核桃品種,能有力促進農村提質、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我們將精準扶貧與生態建設相結合,在戈壁灘上大面積發展林果業,既防風固沙,又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實現了人和環境的和諧共生,獲得了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雙贏。”溫宿縣委副書記、縣長包爾汗 買買提説。
包爾汗 買買提表示,預計到2020年,紅山新村定居點牧民將通過“發展産業脫貧一批、異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和就業轉移一批”的支撐下,實現每人平均達8000元以上的目標。
這些年來,通過溫宿縣各族人民堅持不懈地植樹造林和大力發展林果業,特色林果面積已達125萬畝,已基本建成以綠洲為中心的防護林網體系,公路綠化林、農田防護林與經濟林渾然一體,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顯著,全縣農民每人平均來自林果業的純收入突破1萬元。
溫宿縣柯柯牙鎮的一名果農在修剪核桃樹。
核桃樹上的核桃。
溫宿縣柯柯牙鎮的老百姓烤制的烤魚。
溫宿縣的核桃豐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