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秦平:涵養文化自信,讓重陽節更具時代價值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節”。《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2006年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隨著時光變遷,重陽節逐漸衍生出了登高“辭青”、出遊賞景、賞菊、插茱萸等民俗活動。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魏晉人所作《西京雜記》中,曾記載西漢民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則曰:“九月九日,四民井籍野飲宴。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白居易在《重陽席上賦白菊》中也如是寫道:“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節,要傳承孝道。“萬善德為本,百行孝為先”。一個人所受恩惠莫重於父母,父母是生養我們的人。“子欲養而親不待”,重陽節之際不妨多陪陪父母,讓他們放鬆身心、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悅。事實上,孝親敬老之心就應常有、常在,要把尊老、敬老變成日常行動,讓重陽節蘊含的孝思紛揚、愛意濃厚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滋潤我們的道德精神之根,涵養我們的精神家園。
重陽節,要學會感恩。“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重陽節來臨之際,我們感恩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們這一世的生命。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溫暖……由祭祖、敬老、孝親開始,這種感恩的精神可以感召更多的人。畢竟若我們能夠常懷感恩之心,“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則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的人生也會因之更加多彩。
重陽節,要矢志愛國。“家國兩相依,有國才有家”。家是溫暖幸福的源泉,國是遮風避雨的港灣。慶祝重陽節,我們不僅僅要延續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根基,更應延續家國發展的傳承力量。不負這個時代,我們就應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情懷,把強烈的愛國熱情轉換成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具體行動,一步一個腳印地幹好本職工作,讓青春綻放最美華章。
時光易逝,傳統不老。在歷史長河中,一個個民族節日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久久流傳。重陽節是一個承續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美好的節日,其中蘊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更應為人所真正認知並深深銘記。最起碼而言,九九重陽凝聚了中華民族韆鞦萬代“老吾老”的濃濃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風範,